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梅树与山木,俱应摇落初。
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
枯槁彰清镜,孱愚友道书。
刊文非不朽,君子自相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梅树与山木,俱应摇落初”两句,通过对比梅树与其他山木共同面临的凋零之境,表达了自然界中万物皆有生命周期的哲理。接着,“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萧瑟的景象,诗人通过柴门紧闭、寒雨纷飞和秋虫鸣叫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寂寞孤独的情怀。
“枯槁彰清镜”一句,以枯槁(干枯的枝桠)映照在清净如镜的水面上的景象,借以比喻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宁静。紧接着,“孱愚友道书”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间交流思想和知识的渴望,以及通过这种交流来增进了解和友谊的情感。
最后两句“刊文非不朽,君子自相于”表明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与期待。诗人认为自己的文字作品并非不堪久远,而是能够流传后世的;同时,这种文学创作也是君子之间相互砥砺、品格提升的一种途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情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因贫行远道,得见旧交游。
美酒易倾尽,好诗难卒酬。
公堂朝共到,私第夜相留。
不觉入关晚,别来林木秋。
丽句传人口,科名立可图。
移居见山烧,买树带巢乌。
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却思初识面,仍未有多须。
袈裟影入禁池清,犹忆乡山近赤城。
篱落罅间寒蟹过,莓苔石上晚蛩行。
期登野阁闲应甚,阻宿山房疾未平。
闻说又寻南岳去,无端诗思忽然生。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