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山居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寂静的秋夜中树叶稀疏,初次走在郊外思绪纷飞。
随着秋天深入,常常想起家乡的事情,傍晚时分独自寻找荒芜小路回家。
山的倒影随着云和水波动,钟声悄悄融入远处淡淡的烟霭。
明亮的西林月儿挂天边,不惜清辉洒满竹门扉。

注释

寥落:寂静、稀疏。
霜空:秋夜的天空。
木叶:树叶。
初行:初次行走。
郊野:郊外。
思依依:思绪纷飞。
频忆:常常想起。
故乡事:家乡的事情。
日暮:傍晚。
荒径:荒芜的小路。
归:回家。
山影:山的倒影。
云水:云和水。
钟声:钟鸣声。
潜入:悄悄进入。
远烟微:远处淡淡的烟霭。
娟娟:明亮的样子。
西林月:西林的月亮。
不惜:不惜得。
清光:清辉。
竹扉:竹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秋日黄昏时分独自漫步于郊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寂感受。

开篇“寥落霜空木叶稀”两句,以清冷的霜空和稀疏的树叶烘托出季节的萧瑟与自然景物的荒凉。接着,“初行郊野思依依”一句,透露出诗人初次踏入郊野便不禁生出了对亲情或故土的依恋之情。

“秋深频忆故乡事”,表达了随着秋意渐浓,对于远方故乡事物的记忆也愈发频繁和强烈。紧接着,“日暮独寻荒径归”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一个人寂寞地寻找回家的路途。

“山影暗随云水动”,描绘了山峦的轮廓随着流动的云和水而变得模糊不定,给人一种时间与空间交错的感觉。接下来的“钟声潜入远烟微”一句,则通过远处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最后,“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中,只剩下那轮明净的月亮陪伴。月光不吝啬地洒落在竹林之中,照耀着那些密闭的门扉。这两句诗通过对月光和竹林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抒发和深远的意境构建,展现了一位旅者在秋夜中对于故乡和孤独的沉思。

收录诗词(102)

刘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 字:蕴灵
  • 籍贯:汶阳(今山东宁阳)

相关古诗词

晚春宿僧院

萧寺春风正落花,淹留数宿惠休家。

碧空云尽磬声远,清夜月高窗影斜。

白日闲吟为道侣,青山遥指是生涯。

微微一点寒灯在,乡梦不成闻曙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晚秋洛阳客舍

清洛平分两岸沙,沙边水色近人家。

隋朝古陌铜驼柳,石氏荒原金谷花。

庭叶霜浓悲远客,宫城日晚度寒鸦。

未成归计关河阻,空望白云乡路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晚秋野望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

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

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

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望未央宫

西上秦原见未央,山岚川色晚苍苍。

云楼欲动入清渭,鸳瓦如飞出绿杨。

舞席歌尘空岁月,宫花春草满池塘。

香风吹落天人语,綵凤五云朝汉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