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暗云泼雨土生香,不假琮黄与璧苍。

天道从来关感应,人閒此际换炎凉。

青灯可近聊凭案,缃帙堪翻谩启箱。

窗外候虫声更急,坐看斜月照堂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乌云泼洒雨水,泥土散发出香气,无需借助玉器的光泽。
自然法则向来与感应相连,人间此时正经历冷暖交替。
青灯下,我靠着书桌暂作休息,随意翻开旧书箱。
窗外的虫鸣声越发急促,我静坐赏月,月光洒满厅堂。

注释

暗云:乌云。
泼雨:倾盆大雨。
土生香:泥土因雨后清新而散发香味。
琮黄:形容玉器的光泽。
璧苍:形容玉璧的青色。
天道:自然法则。
感应:相互影响或呼应。
人閒:人间。
炎凉:冷暖交替,比喻世事变迁。
青灯:油灯。
聊凭案:姑且靠在书桌上。
缃帙:泛黄的书籍。
谩启箱:随意打开箱子。
候虫:夏夜的鸣虫。
声更急:叫声更加急促。
斜月:倾斜的月亮。
堂皇:宽敞明亮的厅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细雨过后的意境,开篇便以“暗云泼雨土生香”捕捉湿润的气息,展示了雨后大地回复生机的美丽景象。随后,“不假琮黄与璧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真挚之美的赞赏,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装饰。

接下来的“天道从来关感应,人閒此际换炎凉”揭示了天地间万物互通、自然法则运行的哲思,同时也反映出人在季节更替中感受温度变化的情景。

“青灯可近聊凭案”、“缃帙堪翻谩启箱”则是诗人在雨后静坐,借助微弱的灯光翻阅书籍,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这里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学问的追求。

最后,“窗外候虫声更急,坐看斜月照堂皇”描绘了一幅雨后夜晚的宁静图景:窗外的虫鸣声变得更加急切,而室内则是诗人安坐在斜倚的月光下,享受着清凉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细雨、自然景观、季节变换以及个人读书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中的美好感悟,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然与学问的热爱。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六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云霾几日障危岑,户牖绸缪要背阴。

又是撩空孤雁唳,那堪穴壁乱蛩音。

潘郎寂寞嗟轻箑,楚女凄凉起断砧。

大抵人生嫌老大,一回秋思一回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六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毋烦符祝不祥禁,并遣商羊旱魃沈。

自诡何关太守力,谁知最切老婆心。

苦身见说汤诛发,沾体曾闻禹堕簪。

乾溢两无年大有,君王德泽海千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六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午窗随分理残香,扫地关门付小苍。

连夜月无昨夜色,今朝雨有几朝凉。

白头凝望家千里,黄耳寄归书一箱。

遍问西畴全熟否,还乡百口免忧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六用喜雪韵二首(其二)

梵宫楼阁正横虚,俯瞰平畴一幅书。

宿鸟投林迷所自,野獾寻穴失其初。

茅柴熟处功非细,榾柮烧来计未疏。

回首少年观校猎,忽飞一骑射山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