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虞退夫韵(其三)

假拙济奸真是拙,认奸作巧巧何曾。

须知我自灵于物,一点光明万古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拙”与“巧”的概念,探讨了人性的本质与道德判断的深刻议题。首句“假拙济奸真是拙”,指出表面上的拙笨实际上可能是出于对邪恶行为的抵制或掩盖,这种看似不聪明的行为实则体现了真正的智慧。接着,“认奸作巧巧何曾”,强调那些将错误行为视为聪明之举的人,其实并未真正理解“巧”的真谛,他们的行为最终不过是自我欺骗。

后两句“须知我自灵于物,一点光明万古镫”,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智慧的自信与对真理的追求。他认为自己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时代。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智慧的自豪,也蕴含了对道德真理永恒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道德判断与个人智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中保持正直与真理的重要性。它鼓励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与价值观,追求内在的光明与智慧。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冯校书挽诗

高志峥嵘局九州,直从人表着先筹。

青囊书在鬼神泣,黄绢辞高冰雪羞。

槐里但知矜折角,兰台无复问长头。

玉棺夜入青云去,山是人非白鹤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李参政夫人张氏挽诗(其二)

衔命龙荒日,危机呼吸閒。

内言知勉正,时事迄多难。

误国头颅去,和戎使节还。

至今为厉梗,抚事不胜潸。

形式: 五言律诗

何府君挽诗(其二)

橐装随宝剑,将水过荆州。

世事云翻手,客程风打头。

空回剡溪棹,莫挽海山舟。

欲报何嗟及,堂堂閟一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颂古十一首(其十)

光境俱忘与未忘,杀人利剑活人鎗。

太平时节浑无用,夜夜神光射斗旁。

形式: 偈颂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