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赋松菊堂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

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嵷。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其一》中的片段,主要描绘了诗人对陶渊明爱菊种松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赏。开头两句“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直接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敬仰。接下来,诗人想象千年来这种简朴高洁的风味仍然保留在山中,自己仿佛能亲手翻阅《离骚》,享受采摘菊花为食的田园乐趣,清晨的霜华更增添了清冷的意境。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一句,以松菊的洁白和繁多比喻其坚韧与高洁,犹如无数芙蓉盛开,形象生动。接着,诗人描述了流水潺潺、白云深邃、山石峻峭的自然景色,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的认同,通过弹奏素琴、品饮浊酒来邀请朋友共享这份清雅。最后,诗人感叹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山峰随着视角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正是诗歌创作中的“活法”,即通过灵活运用语言,使作品富有动态感和新鲜意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赞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感悟,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细腻的词风。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和赵景明知县韵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

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

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

新词未到,琼瑰先梦满吾怀。

已过西风重九,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

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五)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

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

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坐堆豗,行荅飒,立龙钟。

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

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四)送郑厚卿赴衡州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四)醉吟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

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

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