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朴充侍御归海东

天涯离二纪,阙下历三朝。

涨海虽然阔,归帆不觉遥。

惊波时失侣,举火夜相招。

来往寻遗事,秦皇有断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离别天涯已过二十载,宫廷之下历经三朝更迭。
尽管汪洋大海辽阔无边,归来的船只却感觉不到路途遥远。
航行中时常遭遇惊涛失伴,夜晚便点燃灯火彼此召唤。
往来探寻那遗留的往事,秦始皇时代曾有一座断桥留存。

注释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此处喻指与故乡或故人相隔甚远。
离:离开。
二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这里表示二十年。
阙下:宫阙之下,代指朝廷或京城。
历:经历。
三朝:指三个朝代,表明时间跨度长、世事变迁。
涨海:广阔的海洋,形容海面波涛汹涌或海域辽阔。
虽:虽然。
然: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阔:广阔,宽广。
归帆:返航的船只,此处比喻诗人自己或归乡之人。
不觉:没有感觉到。
遥:遥远。
惊波:汹涌的波浪,形容海上风浪巨大。
时:时常,经常。
失侣:失去同伴,此处比喻船只在航行中因风浪等原因暂时分离。
举火:点燃灯火,古代航海中常用灯火作为信号或照明。
夜:夜晚。
相招:互相召唤,指船只间通过灯火传递信息,相互寻找。
来往:往返,来回。
寻:寻找,探寻。
遗事:遗留下来的历史事迹或传说。
秦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大一统的皇帝。
有:存在。
断桥:断裂的桥梁,可能指历史遗迹,也可能是诗人借古抒怀的具体意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启程返回海东之地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厚情感。首句“天涯离二纪”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两位朋友分别的距离之远;“阙下历三朝”则暗示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对海洋宽广与归途不觉遥远的对比,传达了内心对于友人的思念。

接下来,“惊波时失侣,举火夜相招”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朋友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偶尔迷失,然后在黑夜里通过举火的方式互相召唤的情景。这种情境不仅展现了友谊的深厚,也体现了人与自然搏斗时的坚韧不拔。

最后,“来往寻遗事,秦皇有断桥”一句中,“来往”表明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寻觅;“秦皇有断桥”则是对历史上著名景观——秦始皇曾修建的通道(如长城)的隐喻,暗示了时间流逝带走的遗迹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沉思。

收录诗词(168)

张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许棠下第游蜀

天下猿多处,西南是蜀关。

马登青壁瘦,人宿翠微闲。

带雨逢残日,因江见断山。

行歌风月好,莫老锦城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许棠及第归宣州

雅调一生吟,谁为晚达心。

傍人贺及第,独自却沾襟。

宴别喧天乐,家归碍日岑。

青门许攀送,故里接云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何道士归山

身非绝粒本清羸,束挂仙经杖一枝。

落叶独寻流水去,深山长与白云期。

树临丹灶寒花疾,坛近清岚夜月迟。

樵客若能随洞里,回归人世始应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李道士归南岳

千峰隔湘水,迢遰挂帆归。

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

洞虚悬溜滴,径狭长松围。

只恐相寻日,人间旧识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