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城南友人

三入承明愿已酬,蓬瀛又复接清流。

碧笺时写飞花恨,宝瑟曾传细雨愁。

梦绕故园追过雁,眼穿乡树认归舟。

荼蘼落尽啼鹃急,惭愧群公得纵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桷的《寄城南友人》充满了对友情与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境。

首联“三入承明愿已酬,蓬瀛又复接清流。”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曾经多次进入朝廷为官,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今再次回到清雅的环境中,仿佛回到了仙界的蓬莱仙境,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满足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碧笺时写飞花恨,宝瑟曾传细雨愁。”通过“碧笺”、“飞花”、“宝瑟”、“细雨”等意象,描绘了诗人以文笔抒发内心的忧愁与遗憾,以琴声传达对细微情感的感知,展现了诗人多情善感的一面。

颈联“梦绕故园追过雁,眼穿乡树认归舟。”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梦见自己在故乡的家园中,追寻着南迁的大雁,渴望着能够看到家乡的树木,辨识出归来的船只,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

尾联“荼蘼落尽啼鹃急,惭愧群公得纵游。”以“荼蘼落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啼鹃急”则渲染了一种紧迫与哀愁的氛围,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对能够自由游历的朋友表示了羡慕与自责,暗含着对自己未能尽情享受生活的一种遗憾。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寄开元恩禅师

恩公遁迹阊门寺,欲下绳床谢不能。

露滴花光珠五采,月涵江影塔千层。

石榴红帽明如火,海艾青毡冷似冰。

俯首西山人物论,独听孤雁对残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郝伯常雁足诗

深羁孤馆鬓毛斑,猛虎摇鬒障海寰。

玉树已歌归逝水,羽书难射隔平山。

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鸡鸣诈度关。

一寸蜡丸凭雁寄,明年春尽竟生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小院四月十二日牡丹始开乃单台花也余将上开平作诗示瑾

暖风吹雨佐花开,送我滦阳第四回。

内院赐曾传侧带,江南画不数重台。

回黄抱紫传真诀,媲白抽青陋小才。

自是妖红居第一,他年折桂莫惊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开元奎律师

双塔亭亭透夕阳,芭蕉深处碧窗凉。

江神夜听光明偈,天女朝分解脱香。

斋钵午空乌守树,经台云冷鹤归房。

平生欲结西方社,似怪渊明作吏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