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庙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歘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长久地游历在巴蜀之地,多次踏入诸葛亮的武侯祠堂。
竹影斜照空荡的寝室,溪风吹过轻薄的帷帐。
君臣应当齐心协力,圣贤的时代也正相逢。
辅佐刘备回归正道,伐魏之举再次展开。
虫蛇在壁画上穿行,巫师们沉醉于蜘蛛丝的幻象。
忽然想起吟咏《梁甫吟》,亲身耕作也未尝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巴蜀之地,参拜武侯祠(诸葛亮庙)的景象与情感。诗中不仅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美丽,更蕴含着诗人对历史人物、特别是对诸葛亮崇敬之情。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和神秘的氛围。这里的“竹日”指的是阳光透过竹林斑驳照在床上,“溪风满薄帷”则是微风拂过轻薄的窗帘,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特别是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这里,“君臣当共济”强调的是国之栋梁之间应有的相互支持,“贤圣亦同时”则是在肯定历史上的贤能之士与圣明之主并存的理想状态。

“翊戴归先主, 并吞更出师”两句中,“翊戴”意指效仿,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和智慧的敬仰之情。"并吞更出师"则是说在诸葛亮去世后,其遗教仍然指导着后来的武将。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通过对庙中细小生物活动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遗迹的沧桑变化。这里,“虫蛇穿画壁”形象地表现出墙壁上的绘画已经开始剥落,而“巫觋醉蛛丝”则是说蛛网纵横,巫觋(一种小型动物)在其中沉醉。

最后两句“歘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诗人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和自己农耕生活的满足。"歘忆吟梁父"中,“梁父”指的是历史上的贤君或圣人,而“躬耕”则是说诗人亲自下田耕种,尽管年岁已高,但仍旧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感到迟缓。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

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

佳此志气远,岂惟粉墨新。

万里不以力,群游森会神。

威迟白凤态,非是仓庚邻。

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

曝露墙壁外,终嗟风雨频。

赤霄有真骨,耻饮洿池津。

冥冥任所往,脱略谁能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

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

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

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

何补参卿事,欢娱到薄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

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

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

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

形式: 排律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