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

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

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

风高迥认龙腾海,云散初疑剑插天。

剩采太湖嵌孔石,南窗排列伫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再次乘坐小船经过九青莲,放眼望去,天空清澈思绪宽广。
然而画家却费尽心思描绘,只因山峰骨骼间偶然并立的枝丫。
在高风中清晰辨识出似龙腾于海,云散时仿佛剑直插云天。
剩下的只有采集太湖嵌孔石,期待在南窗边排列成仙人飞升的景象。

注释

扁舟:小船。
九青莲:地名或景点。
空明:清澈明亮。
浩然:广大无边。
画工:画家。
刻画:描绘。
山骨:山峰的骨架。
枝骈:枝丫并立。
龙腾海:龙腾于海的景象。
剑插天:剑直插云天的比喻。
太湖嵌孔石:太湖特有的有孔石头。
南窗:南边的窗户。
飞仙:飞升的仙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华山的游历之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扁舟重过九青莲”一句,以轻巧的小船重返九华山下的碧波荡漾的莲花海面,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翔的意境。“极目空明思浩然”则透露出诗人心中的一份豁达与开阔之情。

接着“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切赞赏,同时也反映出对艺术再现自然之难的感慨。画家虽然用心描绘,但终究难以捕捉到山川之间那偶尔显露的生动神骇。

“风高迥认龙腾海,云散初疑剑插天”两句,则通过对风、云、龙、剑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眼中九华山的雄伟与神秘。这里的“龙腾海”、“剑插天”形象,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壮丽,也烘托出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最后,“剩采太湖嵌孔石,南窗排列伫飞仙”两句中,诗人不仅记录了九华山上神奇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一份对道法仙境的向往。这里的“伫飞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精神家园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以及他对于自然、艺术和精神境界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二湘

斯文常绝息,二子振波澜。

旧国清风在,荒阡古木残。

苍苔生閟宇,斜日下长竿。

求福今无数,不将陈蔡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入万家园

行尽东南郡,重来访旧居。

此心能有止,他境更谁如。

入径看生笋,临池想跃鱼。

仍贪田舍乐,植杖劝芸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入山三首(其二)

路出西林兴倍长,轻衫短盖入秋阳。

层崖蔽日多清影,深谷迷人有异香。

访古不辞穿绝磴,参禅直为遍诸方。

此身似是辽东鹤,偶逐飞云到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一月十六日入馆

一雪初乾晓日红,行人争道已憧憧。

泥萦马足行初踬,寒犯貂裘力正浓。

地逼新阳虽喜气,云垂沧海更愁容。

便应买酒邀俦侣,烂醉高眠群玉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