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才翁挽辞二首(其二)

翰墨随谈啸,风流在弟兄。

浮名同逆旅,壮志负平生。

使节何年去,丧车故老迎。

悠悠京口外,落日照铭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笔墨随着谈笑挥洒,风度才情兄弟间共享。
虚名如同过客,壮志却空怀一生。
何时使者离去,老者们迎接丧车归来。
京口城外路漫漫,夕阳下照着丧旗飘扬。

注释

翰墨:书法和墨水,代指诗文创作。
谈啸:随意交谈,豪放不羁。
风流:风采和才情,也指风雅之事。
弟兄:亲密的朋友或兄弟。
浮名:虚名,表面的声誉。
逆旅: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漂泊。
壮志:远大的志向。
负:辜负,未能实现。
使节:出使的使者或者官员。
丧车:运载灵柩的车辆。
故老:年老的居民,常指乡亲。
迎:迎接。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道路遥远。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铭旌: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帜,用于丧事。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怀念和哀悼之情的诗句。翰墨随谈,风流在弟兄,表明诗人与友人的关系非凡,他们之间的交流如同书信般亲切而又富有文学色彩。浮名同逆旅,壮志负平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和抱负的深刻感慨。使节何年去,丧车故老迎,是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于离别的无奈。

悠悠京口外,落日照铭旌,这几字描绘出一幅景象:在遥远的地方,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铭牌上。这里的“铭旌”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以纪念或警示后人的石碑,落日照耀其上的情景,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历史的沉重和时光的流逝。

整体来看,这段诗句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人生变迁和功业成败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苏才翁挽辞二首(其一)

空馀一丹旐,无复两朱轓。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

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身闲

身闲宜晚食,岁晏忌晨兴。

人自嘲便腹,吾方乐曲肱。

睡蛇虽不去,梦虺已无凭。

寄语中林客,思禅病未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还自河北应客

愧客问谣俗,旧传今自如。

材难知骥马,味美赛河鱼。

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北人虽异论,时议或非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还自舅家书所感

行行过舅居,归路指亲庐。

日苦树无赖,天空云自如。

黄焦下泽稻,绿碎短樊蔬。

沮溺非吾意,悯嗟聊驻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