祜公荣归

南望乡闾隔楚云,归心迢递更纷纭。

何因得共飞帆上,细看长江濯锦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向南望去,家乡被楚地的云雾遮挡,思乡之情深远而纷繁复杂。
怎样才能一同乘帆顺江而下,仔细欣赏那如锦绣般波光粼粼的长江呢?

注释

乡闾:故乡。
楚云:楚地的云雾,可能指异地。
归心:思乡之心。
迢递:遥远而绵长。
纷纭:杂乱,纷繁。
飞帆:疾驰的帆船。
濯锦文:比喻江水波纹如同织锦上的花纹。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著名词人李昉的作品,名为《祜公荣归》。从这短小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南望乡闾隔楚云”,诗人站在南方的土地上遥望着自己的家乡,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的“乡闾”指的是故乡的门槛,而“隔楚云”则形象地表达了距离的遥远和隔绝。

“归心迢递更纷纷”,诗人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归乡之情,这种情感如同绵长的水流,一浪接一浪,无法抑制。这里的“迢递”形容思念的连绵不断,“纷纷”则描绘出心中的复杂和深沉。

“何因得共飞帆上”,诗人在提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有机会与祜公一同乘船。这里的“何因”表达了对偶然相遇的惊喜,而“飞帆上”则给人一种自由和解脱的感觉。

“细看长江濯锦文”,诗人建议我们仔细观赏长江两岸的美丽景色,特别是水中的倒影,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精致的织锦。这里的“细看”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而“濯锦文”则将河水中的倒影比喻为华丽的锦缎。

整首诗通过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通过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自然之美的赞美。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地理位置变化,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抒写。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退官诗

布裘藜杖鹿胎冠,散率身如不在官。

昼枕静攲无远梦,秋窗闲坐有微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岱宗无字碑

巨石来从十八盘,离宫复道满千山。

不因封禅穷民力,汉祖何缘便入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又捧新诗见褒陋止睹五章之绮丽如九奏之凄清其末章末句云谁比天人福皆从积善招天人之比固不敢当积善之徵其来有自味嘉言之若是省薄德以何胜仰谢良知谨次来韵以老去心何用为首希垂采览(其三)

老去心何用,虚窗夏景凉。

麦光铺作簟,雪粉煮为浆。

竹径时教扫,蔬畦不使荒。

子孙何所遗,经史在南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