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捧新诗见褒陋止睹五章之绮丽如九奏之凄清其末章末句云谁比天人福皆从积善招天人之比固不敢当积善之徵其来有自味嘉言之若是省薄德以何胜仰谢良知谨次来韵以老去心何用为首希垂采览(其三)

老去心何用,虚窗夏景凉。

麦光铺作簟,雪粉煮为浆。

竹径时教扫,蔬畦不使荒。

子孙何所遗,经史在南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年老后心境如何,只觉得夏日虚窗透凉。
麦田的光芒如同竹席,白雪般的面粉熬成米浆。
时常清扫竹林小径,菜园也要保持整洁不荒芜。
留给子孙什么遗产,唯有书房里的经史典籍。

注释

老去:年老。
心何用:心境如何。
虚窗:空旷的窗户。
夏景:夏日景色。
凉:清凉。
麦光:麦田的光芒。
簟:竹席。
雪粉:比喻洁白的面粉。
煮为浆:熬成米浆。
竹径:竹林小路。
教扫:教导清扫。
蔬畦:菜园。
使荒:让其荒废。
子孙:后代子孙。
遗:遗留。
经史:经书和史书。
南堂:书房,南方的厅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的闲适生活和淡泊心境。老人心境宁静,无需过多的欲望,享受着夏日窗前清凉的景致。麦光铺在席子上,雪花般的白浊煮成饮品,环境清幽。竹径常被扫清,菜畦也保持不荒废,显示出老人对生活的留心和热爱。最后一句提到子孙后代将遗忘的宝贵财富——经史藏于南堂,意味着知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和文化修养的重视。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清新雅致,是一首颇有生活哲理的咏叹之作。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又捧新诗见褒陋止睹五章之绮丽如九奏之凄清其末章末句云谁比天人福皆从积善招天人之比固不敢当积善之徵其来有自味嘉言之若是省薄德以何胜仰谢良知谨次来韵以老去心何用为首希垂采览(其二)

老去心何用,幽居似故林。

移花初得地,种柳已成阴。

减食喂饥犬,汲泉防渴禽。

除营闲事外,兀兀任浮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又捧新诗见褒陋止睹五章之绮丽如九奏之凄清其末章末句云谁比天人福皆从积善招天人之比固不敢当积善之徵其来有自味嘉言之若是省薄德以何胜仰谢良知谨次来韵以老去心何用为首希垂采览(其四)

老去心何用,闲吟月正中。

细香红菡萏,疏影碧梧桐。

鹤立莓苔径,犬眠兰菊丛。

吾宗不我顾,幽兴与谁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