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

扶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

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

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皪横江梅。

画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无处著。

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大图,展现了画家在巨大的画卷上所表现的非凡技艺和宏伟景象。"扶桑大茧如瓮盎"一句以奇特的比喻开篇,将太阳比作巨大的酒杯,形象鲜明,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壮丽感。紧接着,"天女织绡云汉上"则描绘了一位仙女在云端编织云霓的情景,既展现了画中的神话色彩,也暗示了作者对这幅作品技艺高超、仿佛能够触及天界的赞赏。

诗中还运用了许多意象,如凤凰不需衔梭往来,这里的“凤”可能是指画中的精美细节,意味着这些细节甚至不需要凤凰这样神圣的物作为传递工具;"谁能鼓臂投三丈"则强调了这幅作品的巨大尺度和震撼人心的效果。"人间刀尺不敢裁"一句,通过对比来表达画中的景象超越了世俗的尺度和规则。

诗的下半部分继续描绘画中生动的自然景观,如风吹过芦苇、寒雁起飞、竹间有鸟鸣叫,以及江梅横亘等,展现了画家对自然之美的捕捉和表现。"画堂粉壁翻云幕"则描述了这幅作品可能装裱在华丽的画廊或书房中,而"十里江天无处著"则让人感受到了画中的景色如同无边界的自然,观者仿佛可以直接走入其中。

最后两句"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表达了诗人在这幅巨作面前所体验到的心灵震撼和内心的喜悦之情。这里的“元龙”可能是指画中的某种宏伟建筑,而“百尺楼”则再次强调了作品的恢弘气势。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十分惬意,可以安然入睡,同时也能欣赏到江水与天空相接时的壮丽景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一幅大图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和艺术享受的记录。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件作品的深刻赞赏和情感共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

冯颠久已攲残雪,戎眼何曾眩落晖。

朔野按行犹爵跃,东台瞑坐觉乌飞。

漫誇年少容吾在,若斗尊前举世稀。

待向嵩阳求水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三舍人省上

纷纷荣瘁何能久,云雨从来翻覆手。

恍如一梦堕枕中,却见三贤起江右。

嗟君妙质皆瑚琏,顾我虚名但箕斗。

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

武皇已老白云乡,正与群帝骖龙翔,独留杞梓扶明堂。

形式: 古风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舞凤尚从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知是丹霞烧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其一)

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

清庙幸同观济济,丰年喜复接陈陈。

雍容已餍天庖赐,俯伏初尝贡茗新。

辇路归来闻好语,共惊尧颡类高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