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莫如山惠菖蒲歌

我有二奇石,来自上下钟。

是时我行自南复之东,二物真相从。

楼船习习生清风,迩来数年委置庭草丛。

新春有客赠我石,其数与物皆相同,问之云来自蜀中。

殊形异状不可以模写,大抵荒崖绝壁自天生质非一日,复有长江之水朝夕相撞舂。

其间岁月不知几千百,乃成造化之神功。

东坡雪浪何似者,吾此四物无乃堪弟兄。

有客谓予言,此石置之盆,可种九节仙灵草。

南沙偶来观,谓客言诚好,我将致之时尚早。

早闻扣门声,一童手持抱。

即令童子洗石分种之,如送仙人上蓬岛。

走笔谢南沙,清贞愿相保。世上琼瑶何足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谢莫如山惠菖蒲歌》。邵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收到的菖蒲石的珍视之情,以及对自然造化的赞叹。

诗中首先描述了两块奇特的石头,它们形状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这两块石头伴随诗人南来北往,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春天,一位客人赠送了与前两块石头数量、形状都相同的菖蒲石,这引起了诗人的兴趣。菖蒲石来自蜀中,其独特形态无法用言语形容,仿佛是经过千百年长江水的冲刷,才形成了如此神奇的质地。

邵宝将菖蒲石比作东坡雪浪,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兄弟般的相似之处。他想象着将菖蒲石置于盆中,种植九节仙灵草,如同将仙人送往蓬莱仙岛,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敬畏。

最后,邵宝通过一位来访者的建议,决定将菖蒲石好好安置,并以诗文表达对这种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对清贞品质的追求。他感叹于世间珍贵的宝石,却更珍视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菖蒲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客歌东庐至邀南沙

今夕中秋月有华,古奇石下有幽花。

惠山泉水荆溪茶,酒名且出仙坛麻。

客皆能赋无喧哗。

南沙未来东庐去,抗手掉头不肯住。

兴在王猷放舟处,雪月皆堪入诗句。

东庐去后南沙来,草堂独对秋星开。

晚云冉冉生苍苔,我行中庭往复回。

鹤声报客慰我怀,海月东生酒在杯。

亦有澜庵在我斋,今夕不乐何为哉。

我题诗,如作史。

明日挥毫二三纸,东报东庐公,南报南沙子。

形式: 古风

天趣园十景歌

石壁巉岩天斲成,一屏万古长青青。

萧园卜邻得正直,谁谓与立天无情。

磐石坦然在平地,四望烟霞以为际。

数人共坐尚有馀,下布莓苔作文罽。

原泉混混何处来,白虹委地声鸣雷。

水哉有本故如是,清泠未受人间埃。

曲水流随石渠曲,曲曲春风动新渌,觞泛兰亭客如玉。

方池水亦潴为方,汪洋数顷涵天光。

昔人曾赋半亩塘,今也有客歌沧浪。

水碓有机非作巧,终古周旋曾未了。

寻常成物不言劳,更复何心较多少。

钓矶垂钓者何人,千秋再睹磻溪春。

水清见石鱼可数,旁有閒地堪经纶。

丹穴于今亦何有,有窟如屋大于斗。

垆鼎已亡存杵臼,应是山灵为诃守。

漱清轩外水涟漪,仰高亭前山崛奇。

丹青尽物不尽意,意在地官南望时。

形式: 古风

蓉溪书屋歌

绵州城东结书屋,秋晚芙蓉花簇簇。

主人他日一归来,手检牙签三万轴。

花谢花开清梦遥,主人执法立中朝。

门前不植渊明柳,观里曾歌禹锡桃。

主人怀思客赋诗,此是诸郎擢第时。

西曹法吏春秋笔,东阁儒臣雅颂词。

君不见剑阁巉岩去天近,左右峰峦相控引,回首蓉溪云隐隐。

形式: 古风

松棚歌奉次涯翁先生

涯翁壮游尽南东,品题到处皆留踪。

老閒逸事情亦钟,笔底云气成巃嵷。

乾坤奇观此卷中,有歌落落称棚松。

眼前烟雾如郁葱,野无夏屋胡为幪。

胡不梁柱明光宫,君子若人能固穷。

周旋地占五十弓,脱去尘土将腾空。

上辞鹳鹤下蛇虫,天留奇崛当严冬。

实看纠结虚玲珑,蟠根定与东海通。

不然何以游群龙,在渊在陆天机同。

多言莫如图画工,神品妙得吟哦功。

使君骢马缨垂红,偶入野寺披蒙茸。

閒将手剔古苔封,行遍天涯亡是公。

几回世上儿成翁,青云后拥风前冲。

工师过眼徒憧憧,岂复斤斧遭樵童。

松兮如鸟已出笼,时来贵客僧鸣钟。

寻常曲直嗟麻蓬,谁将此物惊盲聋。

涯翁诗成五色虹,突然平地起危峰。

南来吏牍兼诗筒,知音千里如相逢,雅哉淇澳非卫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