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僧邻庵次韵

拂石题诗满袖岚,寻僧又过竹溪南。

乾坤浩荡酒乡寄,山水苍寒琴意参。

老燕未归同是客,孤云无住孰为庵。

寂寥午夜松风响,疑是神仙接麈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我在石头上题满了诗句,衣袖上沾满了山岚的气息,寻找僧人又往竹溪的南边行进。
在这广袤的天地间,我借酒寄托情怀,山水之间,琴声与我的心境相互交融。
老燕尚未归巢,我们都是异乡人,孤独的云彩没有固定的居所,哪里是它的禅房呢?
午夜寂静,只有松风吹过,仿佛听到神仙在交谈,那声音就像麈尾拂尘一般清雅。

注释

拂石:在石头上擦拭或题写。
岚:山中的雾气或轻烟。
竹溪:竹林旁边的溪流。
浩荡:广大无垠。
苍寒:形容山水景色冷峻而苍茫。
老燕:年老的燕子。
庵:小庙,此处指僧人的住所。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麈谈:古人清谈时挥动麈尾的动作,象征高雅的对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景熙在访僧途中所见所感,展现出浓厚的文人墨客情怀。首句“拂石题诗满袖岚”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石上题诗,衣袖上沾染着山岚的气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的雅兴和对自然的亲近。接着,“寻僧又过竹溪南”点明了访僧的目的,竹溪南行,环境清幽。

“乾坤浩荡酒乡寄”表达了诗人借酒消愁,寄情于天地之间的豪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山水苍寒琴意参”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水间的冷峻与宁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琴瑟之音的共鸣。

“老燕未归同是客”以老燕自比,寓言自己如同未归的老燕,身处异乡,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接下来,“孤云无住孰为庵”则以孤云飘荡无定,象征僧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

最后两句“寂寥午夜松风响,疑是神仙接麈谈”,描绘了午夜时分,松风声起,诗人仿佛听到神仙般的交谈,流露出对超脱尘世、与高人论道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隐逸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过风门岭

客来自风门,飕飗撼两袖。

溪回众峰新,畈绝一岭又。

行行春日微,怪禽啼白昼。

流年感花稀,古道表松秀。

聊此寄小酌,馀酣掬山溜。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别王监簿

玄发相逢雪满颠,一番欲别一凄然。

离亭落日马嘶渡,旧国西风人唤船。

湖海已空弹铗梦,山林犹有著书年。

蓬莱不隔青禽信,还折南枝寄老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别所亲

人生重离别,况此双鬓蓬。

亭柳非故色,昨夜吹霜风。

临分复携手,野色犹濛濛。

愁深转无语,写入潺湲中。

一水分两支,来共高高峰。

出山暂相失,到海终相逢。

形式: 古风

宋武帝居今为寿丘寺

青衣梦破满林烟,一掷乾坤亦偶然。

僧屋翠微看月上,江山犹似永初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