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寒蛩独罢织,湘雁犹能鸣。
月色当窗入,乡心半夜生。
不成高枕梦,复作绕阶行。
回首嗟淹泊,城头北斗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的静谧景象。"寒蛩独罢织",表明深夜已至,只有蚕豆般大小的寒蝉在寂静中继续其编织之声;"湘雁犹能鸣"则形象地展示了即便是远方来归的大雁,也还未完全安息。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深夜静谧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之感。
"月色当窗入,乡心半夜生"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愫推向了高潮。月光透过窗户洒在诗人的案前,或许唤起了他对远方家园的无限思念。在深夜中,乡愁如同月色一般悄然升起,占据了诗人半夜的心灵。
接下来的"不成高枕梦,复作绕阶行"则透露出诗人的失眠和不安。高枕本应是安睡之处,但诗人却难以入睡,只能起来绕室而行。这种行为无疑是内心焦虑和不安的外在表现。
最后两句"回首嗟淹泊,城头北斗横"则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感慨。在深夜中回望过去的自己,或许感到一丝淡淡的忧伤。"城头北斗横"这一景象,更添了一份超脱尘世之感,仿佛诗人正通过观赏星辰来寻找心灵的平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深夜情怀的一种描绘,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的孤独与乡愁。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
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
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
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
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
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
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
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
歌舞梁州女,归时白发生。
全家没蕃地,无处问乡程。
宫锦不传样,御香空记名。
一身难自说,愁逐路人行。
西来将相位兼雄,不与诸君觐礼同。
早变山东知顺命,新收济上立殊功。
朝官叙谒趋门外,恩使喧迎满路中。
阊阖晓开铜漏静,身当受册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