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东湖作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满是秋天的池水清澈明亮,十亩菱花在夜晚的水面如明镜般洁净。
新桥倒映在水中如同彩虹,河岸上芳草如茵,睡着了的鸊鹈鸟静静地躺着。
月亮在夜空中落下犹如蟾蜍投下的影子,倒映在湖中,秋天的莲花仿佛在波浪中生长。
哪里最能激发诗人的兴致呢?那便是黄昏时分,烟雨蒙蒙中杂乱的蛙声。

注释

满塘:整个池塘。
秋水:秋天的水。
碧泓澄:形容水清澈碧绿。
十亩:面积单位,约等于667平方米。
菱花:水生植物菱角的花。
晚镜:夜晚的水面像镜子一样。
景动:景物倒映在水中产生动态效果。
新桥:新建的桥梁。
螮蝀:彩虹的古称。
岸铺:岸边长满。
芳草:芳香的草。
睡鵁鶄:鵁鶄,一种水鸟,常在水边栖息。
蟾投夜魄:月亮的别称,古人认为月中有蟾蜍。
当湖落:月亮落入湖中。
岳倒:山峰倒映。
秋莲:秋天的荷花。
入浪生:在波浪中仿佛生长。
诗客:诗人。
兴:兴致。
黄昏烟雨:黄昏时的烟雨。
乱蛙声:杂乱的蛙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湖光山色的图景,充满了宁静与生机。开篇“满塘秋水碧泓澄”和“十亩菱花晚镜清”两句,通过对水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清澈明净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接着,“景动新桥横螮蝀”,这里的“景动”指的是景色中的变化,这里的“新桥”可能是诗人所在时期刚建成的桥梁,而“螮蝀”则是一种水生昆虫,表现了秋天湖面上的生机勃勃。紧接着,“岸铺芳草睡鵁鶄”,“岸铺芳草”描绘出湖边草木的繁茂,而“睡鵁鶄”则是形容鸟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安然入睡,增添了一份宁静的氛围。

诗中的下片,“蟾投夜魄当湖落”,这里的“蟾投夜魄”可能指的是月亮像一只蟾蜍一样爬上天空,而“岳倒秋莲入浪生”则描绘出山岳与水波相融,莲花在水中生长的美丽景象。

最后两句,“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何处最添诗客兴”表达了诗人对于这般风景能够激发诗意的情感,而“黄昏烟雨乱蛙声”则是对傍晚时分烟雨蒙蒙中蛙声此起彼伏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生动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时也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上春词

曈昽赫日东方来,禁城烟煖蒸青苔。

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

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艳蝶飞回。

五陵年少惜花落,酒浓歌极翻如哀。

四时轮环终又始,百年不见南山摧。

游人陌上骑生尘,颜子门前吹死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乞彩笺歌

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闇红藏人不识。

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手把金刀擘綵云,有时剪破秋天碧。

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

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后开无力。

孔雀衔来向日飞,翩翩压折黄金翼。

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砻山岳罗星斗。

开卷长疑雷电惊,挥毫只怕龙蛇走。

班班布在时人口,满袖松花都未有。

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

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

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

形式: 古风

木兰花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班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形式: 词牌: 木兰花令

长安春

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

家家楼上如花人,千枝万枝红艳新。

帘间笑语自相问,何人占得长安春。

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

如今无奈杏园人,骏马轻车拥将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