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和张常侍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形式: 古风

翻译

朝廷旧人死散令人悲伤,时光匆匆而为日落感叹。
明朝升起已非今日太阳,年岁已暮我又能有何言!
平日容颜已收敛起光润,并且早已见白发更增添。
秦穆公言谈真可称迂阔,人老怎能说膂力未耗散?
傍晚来临刮起阵阵长风,只见层层寒云笼罩西山。
冽冽寒气吹来越来越冷,那飞鸟也已经纷纷回还。
人生本来很少能够长寿,何况常常会被愁苦纠缠。
屡缺清酒常常无酒可饮,而无从快乐在今时此年。
穷困显达本来不去考虑,容颜憔悴听任自然变迁。
时常自问很有深刻感慨,逢到岁终又添一重伤感。

注释

岁暮:指除夕。
常侍:是常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官职。
东汉末有个十常侍之乱,那些人都是宦官,到魏晋的时候,中常侍和散骑(皇帝的骑从)合称散骑常侍,这时候是正式的官职了,不再是宦官担任,它的主要职责是顾问、讽谏一类。
张常侍:王叔岷本说是张野,袁行霈、龚斌、魏正申等认为是张诠。
市朝:本指人众会集之处,这里指朝廷官府。
《华阳国志》:“京师,天下之市朝也。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阎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
”凄:悲。
旧人:有双关意,一指亡故之人,一指仕晋僚臣。
骤骥:疾奔的千里马,这里指迅速运行的太阳。
悲泉:日落之处。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
”这句
旦:早晨。
何言:有什么话好说。
素颜:谓脸色苍白。
敛光润:收敛起光泽,指面容憔悴,没有光泽。
一:语助词、无义。
繁:多。
“阔哉”二句:反用《尚书》典故。
阔:迂阔。
秦穆:即秦穆公,秦国的国君。
旅:同“膂(lǚ)”,脊梁骨。
旅力,即体力。
愆:丧失。
《尚书·秦誓》记秦穆公说:“番番(pópó)良士,旅力既惩,我尚有之。
”(番番:同“皤皤”,白发貌)是说头发花白的将士,已经丧失了体力,而我尚有力。
这里反用其意,是说年老衰弱,体力怎能不丧失呢?所以说秦穆之谈为迂阔。
向夕:将近傍晚。
长风:犹“强风”。
没:湮没,遮盖。
冽冽:形容寒冷的样子。
一作“厉厉”。
严:重。
鲜:少。
矧况且。
伊:语助词,无义。
屡阙:经常缺。
阙:同“缺”。
清酤:指酒。
穷通:穷困与通达。
靡:无。
攸:所。
憔悴:面色黄瘦。
这里指衰老。
由化迁:听随大自然的变迁,深怀:深刻的感怀。
抚己:检点自己,回顾自身。
履运:指逢年过节之时。
慨然:感慨、感叹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人生易逝以及对朋友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凄凉的早晨、骤马的悲鸣、夕阳下的长风和寒云等,营造出一种淡远和孤寂的情调。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这几句通过对早晨市场的冷清描写,以及马儿悲鸣声中流露出的悲凉情绪,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诗中提到的“素颜”和“白发”,则是诗人对自己青春易逝、时日不多的自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 这些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分的景象,如起风、飞云和归鸟,强化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语言淡远,意境沉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苦短和友情难得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会而作并序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

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彼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形式: 古风

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杂诗十二首(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汎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形式: 古风

杂诗十二首(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泛舟拟董司,悲风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