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摘自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他在描述自己闲居生活时,流露出对时间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困顿状态的无奈。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诗人在这里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他选择了与世俗保持距离的生活方式,并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这一句则展现了一种生命被社会机制所驾驭、无法自主的情形,轩裳象征着权贵或是高官,他们虽然位尊势重,但终究也逃不过时间的洪流。
“泛舟拟董司,悲风激我怀。”这里,诗人通过对古代贤臣董仲舒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所产生的哀愁和不满。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在当时是一种悲壮之举。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诗人感慨于岁月的流转和个人生命的短暂,自己虽然已经过着隐逸的生活,但时间依旧不会因为个人的选择而停下脚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些记忆如同细丝一般纠结在心头,但却早已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这一句描绘出一种时间飞逝、生命易逝的感慨。诗人虽然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却也无法摆脱世俗对个人的束缚。
最后,“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则是诗人对于自己隐逸生活的一种描绘。庭院被杂草所覆盖,树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凋零,这些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消逝的感悟。
陶渊明的这段文字,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一份清澈与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