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纪二首(其二)

敢向茅檐望帝畿,班联名姓已依稀。

登科记里宸衷系,儤直庐中伴侣违。

臣愿倘偿乌返哺,主恩犹眷燕来归。

灯前泣向慈亲述,抚念余生泪满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恭纪二首(其二)》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对皇恩的感激与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

首句“敢向茅檐望帝畿”,诗人以谦卑之态,表达了对帝都的向往与敬畏,暗示了自己虽身处偏远之地,心却始终向着京城,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与重用。接着,“班联名姓已依稀”一句,既是对官场地位的自我定位,也暗含着对仕途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登科记里宸衷系”,诗人将个人命运与皇帝的心意紧密相连,表达了对皇恩的深深依赖与感激。在封建社会中,个人的荣辱兴衰往往与君主的好恶息息相关,这种关系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儤直庐中伴侣违”,诗人通过描述在儤直庐中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官场生活的冷酷与无奈。儤直庐是官员值夜的地方,此处的“伴侣违”不仅指实际的同伴不在身边,更深层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被疏远感。

“臣愿倘偿乌返哺,主恩犹眷燕来归”,这两句诗运用了乌鸦反哺和燕子归巢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情以及希望得到宽恕与重新任用的愿望。乌鸦反哺象征着孝顺,燕子归巢则寓意着回归与团聚,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重回朝廷、为国效力的渴望。

最后,“灯前泣向慈亲述,抚念余生泪满衣”两句,诗人转向家庭,通过在灯下向慈爱的母亲倾诉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这一转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权力与荣耀的追求,也有对亲情与家庭的依恋。

综上所述,《恭纪二首(其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感受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是一首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作品。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岁暮感怀(其一)

关门岁月暗消磨,独对方塘水不波。

雨露有情滋稿壤,蓬蒿何意被阳和。

南枝向暖乘时好,背树忘忧奈老何。

细与山泉商出处,草心毕竟恋春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岁暮感怀(其二)

枯菀由天任折磨,世间何处定风波。

人情大抵图新岁,庭户还将转太和。

山鸟似呼行不得,金鳌犹梦夜如何。

谁无报答君亲念,并入残年抱憾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读文信国公《六艺堂诗》,敬次原韵

至圣廑删述,诗教理情性。

雅颂垂庙堂,国风集子姓。

渊源忠与孝,微旨协贞静。

中天二耀昭,此理千秋莹。

观乡知王道,庠塾蔚然盛。

遥遥文叔裔,衍派宗风正。

有翁生六子,同入蓼莪咏。

明经方起家,采薇因托兴。

同时有大贤,戾止歌鹭振。

一堂水木思,四壁金丝听。

留题示五言,六艺相照映。

岿然峙祠额,百世犹起敬。

至今栋宇新,苾芬荐芳酝。

嗟嗟忠孝门,山水郁名胜。

先泽贻孔长,沿流溯余庆。

因思昔圣心,后贤远相印。

事父与事君,学诗当有进。

兴观既在兹,失愚岂为病。

我吟信公作,神志为之定。

读书学何事,欲起重问讯。

形式: 古风

孙贞女

许身不二心,千古几男子。

谁道忠臣事,深闺乃能此。

生不读诗书,世不荣冠履。

独抱一寸愚,孑然行其是。

邱门名已入,身即非孙氏。

俯仰空所依,凭空岂得已。

且勉作孝妇,洗手承甘旨。

此志谁不怜,一家和于水。

同气合连枝,自尔成续似。

伟哉贞女心,守一慎其始。

名系义而存,两间赖人纪。

迂拙巧者嗤,世风嗟委靡。

我行遍四方,道乃在桑梓。

励尔晚节香,书彤有旧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