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趍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

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追求世俗并非我愿,山林间方能契合本心。
山野间的花朵色彩奇异,隐幽处的鸟儿叫声非凡。
依着树荫寻觅凉爽处躺卧,青苔斑驳的小径踏破前行。
悠闲地探寻着采药的旧地,通往仙界的道路渐渐清晰明了。

注释

趍世:追求世俗。
非身事:不符合个人的本意或天性。
山中:山林之间。
适性情:符合性情,使心情舒畅。
野花:野生的花朵。
多异色:颜色多样,奇特。
幽鸟:隐秘在深幽之处的鸟儿。
少凡声:叫声独特,非同寻常。
树影:树木的阴影。
搜凉:寻找凉快的地方。
卧:躺下休息。
苔光:苔藓的光泽。
破碧行:踩着石阶行走,此处可能指踏破青苔覆盖的小路。
闲寻:悠闲地寻找。
采药处:昔日采药人的地方,也可能指寻仙问道之处。
仙路:通往仙境的道路。
渐分明:越来越清晰可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在生活和精神追求。开篇“趍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表明诗人逃离尘世的喧嚣,不再为个人私事所累,转而在山中追寻内心的平静与本真的情感。

接下来的“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各种颜色的野花竞相开放,而那些隐秘的鸟儿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都是那么的清新脱俗,与世间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则是诗人在山中寻找阴凉处所躺,以避暑热。同时,青苔也透过石缝间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映照出道路的轮廓。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感受和体验。

最后,“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在山中漫游,寻找着草药,不紧不慢地走在通往仙境的小路上。这里的“仙路”隐喻着精神追求的道路,是诗人心灵所向往之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回归自然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山中言事

欹枕亦吟行亦醉,卧吟行醉更何营。

贫来犹有故琴在,老去不过新发生。

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

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中言事

日与村家事渐同,烧松啜茗学邻翁。

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户凉生薜荔风。

书幌昼昏岚气里,巢枝俯折雪声中。

山阴钓叟无知己,窥镜挦多鬓欲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山井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不知测穴通潮信,却讶轻涟动镜心。

夜久即疑星影过,早来犹见石痕深。

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中秋月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