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侯游何山

自还吴兴居,头童而齿豁。

信意时出教,所览深以廓。

何山在何许,细路穿木末。

跻攀不惮劳,历历见郛郭。

晴岚堆紫翠,正在吾屋角。

世事苦坌并,我但专一壑。

嗟彼竞利者,为计自各各。

缅怀安定公,雅合居台阁。

平生惟自道,未有轻造脚。

朅从海陵来,姑苏亦暂泊。

湖学得公重,学子有攸托。

南园庆历间,六老曾会酌。

当年马太守,高谊谁能若。

直卿为之记,文字诚磊落。

厥今同姓侯,胸次有活著。

长篇俄写就,传写腕欲脱。

昨闻上湖坟,寒色正错莫。

樵木不为禁,宰树叹濯濯。

新祠已卜龟,华表伫立鹤。

神游倘来下,旷达离尘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末至元初时期诗人牟巘的《和马侯游何山》。牟巘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马侯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牟巘在诗中首先描述了自己回到吴兴后的个人境况——“头童而齿豁”,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接着,他提到自己随性出游,所见所感使心灵得到开阔。他探寻着隐秘的小径,一步步攀登,最终看到了城郭的轮廓,感受到晴朗天气中紫色与翠绿色交织的山峦,这些都位于他的屋角。这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随后,诗人将笔触转向对世俗的反思,指出那些追逐利益的人们各有各的打算。他以安定公为例,赞扬其高尚的品格与居于高位的智慧。接着,他提到了自己从海陵来到姑苏的短暂停留,以及在此期间与湖学的交往,特别是与六老的聚会,以及马太守的高风亮节。诗人特别提到了直卿为这次聚会所作的记录,赞美其文字的豪迈与大气。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期待新建的祠堂能吸引神灵降临,华表上的仙鹤也能成为象征。他想象着神灵的到来,能够带来一种超越尘世的自由与旷达。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自然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送吕锡入闽省觐

吾友邓善之,从游多佳士。

其间最妙龄,英英有吕子。

虚中风寒处,子独钟秀美。

忆昨初过我,丰度如冰峙。

不肯逐利名,惟耽玩文史。

闭门肆探讨,往往穷日晷。

刻意逗幽深,飞辨摘讹记。

我欲浚其源,融液会众理。

何事遽索去,明发事行李。

八咏须恣游,三山亦甚邃。

人生著綵衣,侍官真乐只。

行当拜家庆,亲颜为渠喜。

非复旧阿蒙,有子能如此。

便可置膝下,家室勿轻视。

形式: 古风

聚星堂

建武重名节,狂奴态犹故。

客星复何事,一夕感乾度。

风声激末造,骈首死党锢。

而五百里内,乃有贤人聚。

行行望德星,高阳里中去。

德隆则星晷,时网不足与。

元气之所全,政在簪盍处。

乃知忠贤类,天每下其顾。

二老甘隐沦,四海起尊慕。

有如子孙行,已是廊庙具。

深期任世道,相期扶国步。

皇路方险岩,倾辀当急赴。

赤手徒捧块,讵障奔流怒。

濡迹本救时,其忍诿诸数。

事盖有至难,竟乖天所付。

汝南榜堂皇,考亭绘缣素。

室有聚星事,四远竞传布。

老眼苦昏暗,见画如隔雾。

卷还坐太息,冰炭扰百虑。

形式: 古风

史彦明致乐堂

高堂有寿母,黄发映儿齿。

天方畀修龄,康宁燕多祉。

怡然人子心,何物堪伦比。

和气为愉色,皆自深爱始。

郁穆涵春风,融怡妙天理。

此是谓至乐,乐则焉可已。

再拜为献言,忠养极娱侍。

随时换轻煖,每侍进修瀡。

初非假外内,至乐皆在此。

况能以志养,先意而承旨。

蚶鲊故自珍,欢不如菽水。

有时平反归,儿喜亲亦喜。

吾以名吾堂,致乐义最美。

试看纪孝行,昔曾今日史。

会有邦人士,升堂奉醇醴。

俾尔登期颐,俾尔宜孙子。

形式: 古风

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夜过半乃知醉卧山中而亲友或去或留因借渊明时运暮春篇一笑(其一)

宿戒亲友,蓐食诘朝。携幼偕往,历览江郊。

鸣吭在谷,时云在霄。灼灼桃华,青青麦苗。

且行且扶,且憩且濯。桥有危蹑,湖有遐瞩。

古人惜春,常苦不足。又一月多,何如其乐。

狷者隐沦,狂者咏沂。千载彭泽,异致同归。

匪怨匪荒,天趣发挥。大阮静渊,心慕以追。

暑嬉我林,夕偃我庐。或醉或逃,听客所如。

林堕片月,室耿残壶。一笑成诗,良非起予。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