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夜过半乃知醉卧山中而亲友或去或留因借渊明时运暮春篇一笑(其一)

宿戒亲友,蓐食诘朝。携幼偕往,历览江郊。

鸣吭在谷,时云在霄。灼灼桃华,青青麦苗。

且行且扶,且憩且濯。桥有危蹑,湖有遐瞩。

古人惜春,常苦不足。又一月多,何如其乐。

狷者隐沦,狂者咏沂。千载彭泽,异致同归。

匪怨匪荒,天趣发挥。大阮静渊,心慕以追。

暑嬉我林,夕偃我庐。或醉或逃,听客所如。

林堕片月,室耿残壶。一笑成诗,良非起予。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亲友游览山郊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

首句“宿戒亲友,蓐食诘朝”,描述了清晨准备出行的情景,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日之游。接着,“携幼偕往,历览江郊”则点明了出游的对象和范围,不仅有成人相伴,还有孩童同行,共同探索广阔的自然世界。

“鸣吭在谷,时云在霄”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谷中的鸟鸣和天空中的云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灼灼桃华,青青麦苗”则直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桃花盛开,麦苗青翠,色彩鲜明,充满生命力。

“且行且扶,且憩且濯”表现了旅途中的轻松与自在,无论是行走还是休息,都充满了乐趣。“桥有危蹑,湖有遐瞩”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既有险峻的桥梁,也有广阔的湖泊,引人遐想。

“古人惜春,常苦不足”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又一月多,何如其乐”则是对这次出游之乐的肯定,强调了与自然相处的快乐。

“狷者隐沦,狂者咏沂”引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自然时的不同态度,但最终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千载彭泽,异致同归”则将目光投向历史,赞美陶渊明等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匪怨匪荒,天趣发挥”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为这种状态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追求。“大阮静渊,心慕以追”提到阮籍等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暑嬉我林,夕偃我庐”描绘了夏日里在树林中嬉戏、傍晚时分在家中休息的画面,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惬意。“或醉或逃,听客所如”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林堕片月,室耿残壶”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挂在树梢,室内还留有未尽的酒壶,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一笑成诗,良非起予”则以诗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经历的深刻感受,认为这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心灵的触动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活情趣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致敬,以及对和谐共生生活方式的追求。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夜过半乃知醉卧山中而亲友或去或留因借渊明时运暮春篇一笑(其二)

摩肩趋利,市门之朝。夷然抱关,市也亦郊。

一念静躁,悬隔壤霄。旱火禾焚,实焮我苗。

饮冰内热,其何能濯。大播眯昧,近或弗瞩。

我有至境,反观内足。寂寞宽閒,自得其乐。

茫茫禹迹,海岱淮沂。游子倦矣,故乡如归。

牛羊在野,举肱一挥。既入其苙,夫又何追。

八荒我闼,天地我庐。六凿何有,一席晏如。

西风篱落,剥枣断壶。静以观复,闭户者予。

形式: 四言诗

山水图

凝尘不去鼠行几,划见巨然与千里。

修眉拂略远意开,碎点孤烟树如荠。

髯龙郁郁新翠摇,我觉郑公殊妩媚。

悬知自是栋梁具,岁晚霜雪须饱试。

旧闻北岳钟冱寒,长松造天冰裂地。

苍皮玉骨不受冻,礧砢千丈世绝拟。

谁能为我试貌取,奇姿伟状来眼底。

张君平生饫所见,雅复爱此秀而美。

虽然莫作差池观,老壮险夷同一致。

形式: 古风

凤凰山涧石图

南湖山人小戏剧,夜半钧天闻拊击。

音节疏宕凤起舞,至今笋簴遗枞业。

君来访古用此时,地老天荒何处觅。

矻矻渡尽涧与冈,确荦径微予趾棘。

重华忽已三千载,凤鸟一去无消息。

石兮石兮奈尔何,搔首湖漘徒伫立。

群仙拍手相劳苦,但知簸空吸寒碧。

殷勤问翁今何如,方瞳炯炯映丹颊。

颇记三生石上无,读书双趺雨苔涩。

归来举似翁一笑,飞鸿踏雪那可忆。

子其为我谢群仙,不妨天游复八极。

袖中行记真画图,留向人间作奇特。

形式: 古风

题洪崖先生出市图

洪崖先生住何许,支离拥肿之为伍。

萧然行李偶出市,束书瓢剑略可数。

自谓生在三皇前,野鹿标枝何太古。

当时但以结绳治,书中正复作何语。

舆马络头亦复来,雪精胡为絷绁具。

只呼张老无不可,面谩三郎直戏侮。

承平无事相娱嬉,力追遐风来湛露。

一朝恍惚思草昧,此意似已厌繁膴。

千村万落荆杞生,宛是洪荒一风土。

袖中纸驴不吃草,拍手还向洪崖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