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其三)鹊山亭

筑台临水巧安排,万象轩昂发瘗埋。

南岭崩腾来不尽,北山断续意尤佳。

平时战伐皆荒草,永日登临慰病怀。

更欲留诗题素壁,坐中谁与少陵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鹊山亭》。诗人以鹊山亭为背景,通过描绘筑台临水的巧妙布局,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象。"万象轩昂发瘗埋"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山势的雄浑和生机盎然,仿佛万物在此得以彰显其精神风貌。

接下来,诗人写到南岭奔腾不息的气势,以及北山断续起伏的韵味,进一步强化了山水的动态美。他感慨平日里战争的遗迹已化为荒草,但登高望远时,这种景色却能抚慰他的病怀,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深感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在亭壁上题诗的愿望,希望能有像杜甫(少陵野老)那样的才子相伴,共享这山水之乐。整首诗寓情于景,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个人志向。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其四)槛泉亭

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

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

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二)平溪堂

清溪似与隐君谋,故入堂前漫不收。

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

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

莫把朱栏强围绕,山家事事要清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一)掬泉轩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

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清铜晓色鲜。

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蘋藻任漪涟。

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三)眺远台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