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二)平溪堂

清溪似与隐君谋,故入堂前漫不收。

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

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

莫把朱栏强围绕,山家事事要清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清澈的小溪似乎在与隐居者密谋,故意流进院中而不收敛。
从此以后,不必再从井中汲水洗手,就让酒杯随着流水浮起,享受那份随意的心情。
花瓣随涧谷的流水漂来,想必来自远方,石头撞击的声音像琴筝长久回荡。
不要强行围住那朱红栏杆,山居生活需要的是清静和幽深。

注释

清溪:清澈的小溪。
隐君:隐居者。
漫不收:随意流淌,不收敛。
盥手:洗手。
休汲井:不必再从井中打水。
浮觞:让酒杯随着流水漂浮。
涧谷:山谷。
朱栏:朱红栏杆。
清幽:清静幽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二)平溪堂》。诗人以清溪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山居隐逸的生活画面。他写到溪水仿佛与隐者心照不宣,悄悄流过堂前,不求被人察觉。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静生活的向往。

"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洗手不再需要去井边,而是可以就着溪流洗涤,饮酒取乐,享受山水之间的自在。流水声如琴筝般悦耳,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进一步描绘了溪流中的花瓣随水漂流,仿佛来自远方山谷,而溪石撞击的声音如同琴筝的旋律,长久回荡,增添了山居的诗意。

最后,诗人告诫不要过于装饰朱栏,因为真正的美在于自然与清幽,"山家事事要清幽",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溪与隐居生活的细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和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一)掬泉轩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

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清铜晓色鲜。

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蘋藻任漪涟。

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三)眺远台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四)濯缨庵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

横木为桥便独往,结茅依岛类天成。

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转轻。

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王定国寄刘贡父

度岭当年惜远行,过淮今日似前生。

留连秋思江侵海,摇荡春心花满城。

欲寄尺书慵把笔,偶闻佳句独含情。

何时复看清虚会,醉听秦筝促柱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