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病中寄何汉萧亮

愁来独卧小窗西,竹坞林深尽日迷。

芳草一庭花自落,暖风三径鸟空啼。

昌黎宰相书难上,司马都桥柱懒题。

同学少年多显达,不妨岩壑老幽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在春日里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淡淡的忧郁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愁来独卧小窗西,竹坞林深尽日迷”以“愁”字开篇,点明诗人内心的忧郁情绪。他独自躺在床上,面对着窗外的竹林和深邃的树林,整个白天都在迷茫之中度过,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隔绝开来。

颔联“芳草一庭花自落,暖风三径鸟空啼”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庭院中的芳草随着季节更迭而自然凋零,花朵在暖风的吹拂下悄然落下,鸟儿在寂静的林间空自啼鸣,没有回应,只有孤独的回声。这四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颈联“昌黎宰相书难上,司马都桥柱懒题”则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逃避。韩愈(昌黎)和王安石(司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官员,但诗人在病中却感到难以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心声,甚至懒得在都桥的柱子上题字,暗示了他对官场的疏离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同学少年多显达,不妨岩壑老幽栖”是对社会现象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憧憬。在诗人看来,身边的同龄人大多在仕途上取得了成功,但他并不羡慕,反而更倾向于在山岩溪谷中过着平静而隐秘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独特追求,以及对传统隐逸文化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代文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5)

戴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厓门怀古

红蓼黄芦两岸秋,当年曾此覆龙舟。

旌旗已逐三军尽,玉玺长含万古愁。

王气消沉成故国,殿门依旧枕寒流。

停桡不用增悲慨,楚庙长陵共一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采莲曲

罗袖沾春雾,兰桡荡碧漪。

采莲莫折藕,折藕可怜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驱牛下前陂,草深牛自乐。

圣代无遗贤,不须长叩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觉]韵

峡山寺

地近故园有主人,青山不诧往来频。

日蒸大泽成云气,花熳高楼见早春。

洞里危岩暗自碧,沙边飞鹭宛相亲。

凭栏未觉风流画,遮莫藤萝月色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