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魏公德业冠当年,汝守威名竦汉边。

将相传家俱未远,子孙到处各推贤。

风流最喜君真似,符竹连分政得专。

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逃亡已觉依刘表,寒俊应须礼浩然。

当有郡人知古意,拦街齐唱接篱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好友王恪郎中赴任襄州所作,表达了对王恪高尚品德与才能的赞美,以及对他未来仕途的期许。首联“魏公德业冠当年,汝守威名竦汉边”以魏公的典故赞扬王恪的德行和威望,暗示他在襄州任职将延续家族的荣耀。颔联“将相传家俱未远,子孙到处各推贤”进一步强调了家族的美德传承,期待他在襄州也能选拔贤能。

颈联“风流最喜君真似,符竹连分政得专”称赞王恪的风度和处理政务的能力,言其如古代名臣般得心应手。诗人回忆起岘首碑刻和习池故事,寓含对王恪能够像古人那样留下佳话的期望。“逃亡已觉依刘表,寒俊应须礼浩然”则希望他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能如刘表接纳人才,尊重贤良。

尾联“当有郡人知古意,拦街齐唱接篱篇”预想当地百姓会理解并欣赏王恪的古道热肠,他们会如同迎接英雄一般欢迎他。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王恪赴任襄州的鼓励和祝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

故国多贤俊,登科并弟兄。

重来旧游处,两见近题名。

冉冉须堪把,骎骎岁可惊。

孤辕已南向,疋马复西征。

入峡猿应苦,还荆雁已鸣。

喜从元帅幕,官职渐峥嵘。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李昭叙移黎阳都监归洛省亲

与君非旧识,倾盖便相亲。

共事林泉郡,忘归南北人。

煮茶流水曲,载酒后湖漘。

未觉游从厌,空惊别恨新。

濒河今重地,知己旧元臣。

洛下闻鸡犬,家书不浃旬。

西还倚门罢,北渡羽书频。

忠孝传家事,风流待一振。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

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

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

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从逝,疏狂且自全。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赵㞦秘书还钱塘

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

闻道馀杭守,独游何有乡。

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

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

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

谒帝朱为绂,还家綵作裳。

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问讯颜依旧,峥嵘岁自长。

人生真几许,世味不堪尝。

归去闻诗罢,求余却老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