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

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

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

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从逝,疏狂且自全。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乘坐轻车曾巡行西蜀之地,如今又受命前往东部边疆任职。
父老乡亲们深知你的仁爱,必定会用酒浆来欢迎你。
回忆起往昔的江山之路,如今的权力已非昔日可比。
朝廷中的威望犹在,管辖之地扩展至剑门之外的天际。
年成丰收,无需严苛政策,边疆安宁,不再需要频繁防守。
虽然离开国都心中欢喜,但忧虑时事的态度依然坚定。
我怀揣着孤独的忠诚,如同松柏般坚韧,与你一同进言献策。
我也愿随你而去,放纵不羁,只为保全自我。

注释

乘轺:乘坐轻便的使者车辆。
遗爱:遗留的恩惠。
壶浆:酒水,表示欢迎。
定满前:必定满杯以待。
旄节:古代使臣出行的标志。
异邦:不同的国家。
疆分:划分疆域。
剑外天:剑阁之外的地方。
岁登:丰收之年。
猛政:严厉的政策。
防边:边境防御。
忧时:忧虑时局。
论独坚:见解坚定。
孤诚:孤独而真诚。
汇进:汇集进言。
比茅连:比喻紧密相连。
疏狂:放纵不羁。
自全:保全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他的朋友苏公佐前往梓州任职而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出仕梓州的期许和对当地百姓的关怀。"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描绘了苏公佐从西蜀到东川的旅程,显示出其仕途的变迁。"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则预示着苏公佐将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情欢迎,因其有良好的政绩和人格魅力。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回忆了过去的道路和苏公佐在边疆的权力,暗示他具有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赞扬了他在朝廷中的威望,以及他在剑南地区的管辖范围。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表达了对苏公佐治理地方的期待,希望他在丰收之年能推行仁政,无需严苛的军事防御。"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体现了苏公佐虽然离开京城,但仍关心国家大事,坚持自己的见解。

最后两句"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我亦相从逝,疏狂且自全",诗人以松树的坚韧和茅草的团结来比喻苏公佐的品性,表示自己也将追随他的足迹,保持率真,同时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自我放逐的豁达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友人品德的赞美。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赵㞦秘书还钱塘

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

闻道馀杭守,独游何有乡。

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

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

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

谒帝朱为绂,还家綵作裳。

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问讯颜依旧,峥嵘岁自长。

人生真几许,世味不堪尝。

归去闻诗罢,求余却老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

至后雨如泻,晴来热更多。

簿书沾汗垢,岩石思藤萝。

赖有祠宫静,时容俗客过。

老郎无不可,公子亦能和。

道胜还相接,禅迷屡见诃。

清凉生绝念,烦暑散沉疴。

古木便张幄,鸣禽巧当歌。

桃香呈绛颊,瓜熟裹青罗。

饭细经唇滑,茶新到腹薖。

剧谈时自笑,饱食更无它。

适意未应厌,后游真若何。

官居邻曲沼,田畎助清波。

晚照明疏柳,微风响众荷。

轻舟尚可载,小雨试渔蓑。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落叶满长安分题

有客倦长安,秋风正飒然。

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

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

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

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

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燕贡士

泮水生芹藻,干旄在浚城。

桑鸮同变响,苹鹿共和鸣。

秋晚槐先堕,霜多桂向荣。

清尊助劝驾,急管发欢声。

勇锐青衿士,淹通白发生。

芬芳杂兰菊,变化等鹍鲸。

去日衣冠盛,归时里巷惊。

坐中词赋客,愧尔一经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