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昭叙移黎阳都监归洛省亲

与君非旧识,倾盖便相亲。

共事林泉郡,忘归南北人。

煮茶流水曲,载酒后湖漘。

未觉游从厌,空惊别恨新。

濒河今重地,知己旧元臣。

洛下闻鸡犬,家书不浃旬。

西还倚门罢,北渡羽书频。

忠孝传家事,风流待一振。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与你并非旧相识,初次相见就如亲人。
一同在山水郡任职,忘记你是南来北往的人。
在流水边煮茶,后湖畔载酒畅饮。
还未觉得游玩疲倦,却突然感到离别的悲伤新鲜。
这里靠近河边,如今是重要之地,你是我旧日的知己重臣。
在洛阳听到鸡鸣犬吠,十天半月也盼不到家书。
西归时倚门而立,北渡频繁收到紧急军情。
忠孝之事世代相传,期待家族能再次振兴风流之气。

注释

与君:你。
非旧识:并非老朋友。
倾盖:初次相见。
相亲:亲近。
共事:一同做事。
事:事情。
林泉郡:山水郡。
忘归:忘记回家。
南北人:来自各地的人。
煮茶:烹茶。
后湖漘:后湖边。
未觉:还未察觉。
别恨:离别之苦。
濒河:河边。
重地:重要之地。
知己:亲密的朋友。
元臣:旧日的重要官员。
洛下:洛阳。
浃旬:十天半月。
西还:向西归去。
北渡:北上渡河。
忠孝:忠诚和孝道。
风流:高尚的品格或才学。
振:振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友人李昭叙回归洛阳探亲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和对友人家庭的关心。首联“与君非旧识,倾盖便相亲”描绘了两人初次相见却如同老友般亲近的情感。颔联“共事林泉郡,忘归南北人”回忆了他们一同在山水间共事的时光,友情深厚到忘却了南北地域的差异。

颈联“煮茶流水曲,载酒后湖漘”通过煮茶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他们闲适的生活和深厚的友谊。尾联“未觉游从厌,空惊别恨新”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以及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即将面对的新生活的担忧。

最后四句,“濒河今重地,知己旧元臣。洛下闻鸡犬,家书不浃旬”表达了对李昭叙家乡的敬重,以及对频繁家书传递的期待,体现出对亲情的重视。结尾“西还倚门罢,北渡羽书频。忠孝传家事,风流待一振”寄寓了对李昭叙忠孝家风的赞美,以及对他未来仕途和个人风采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又寄托了对亲人的关怀,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

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

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

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从逝,疏狂且自全。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赵㞦秘书还钱塘

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

闻道馀杭守,独游何有乡。

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

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

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

谒帝朱为绂,还家綵作裳。

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问讯颜依旧,峥嵘岁自长。

人生真几许,世味不堪尝。

归去闻诗罢,求余却老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

至后雨如泻,晴来热更多。

簿书沾汗垢,岩石思藤萝。

赖有祠宫静,时容俗客过。

老郎无不可,公子亦能和。

道胜还相接,禅迷屡见诃。

清凉生绝念,烦暑散沉疴。

古木便张幄,鸣禽巧当歌。

桃香呈绛颊,瓜熟裹青罗。

饭细经唇滑,茶新到腹薖。

剧谈时自笑,饱食更无它。

适意未应厌,后游真若何。

官居邻曲沼,田畎助清波。

晚照明疏柳,微风响众荷。

轻舟尚可载,小雨试渔蓑。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落叶满长安分题

有客倦长安,秋风正飒然。

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

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

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

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

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