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路舍人泽溥

秋雁违朔风,来集三江裔。

未得遂安栖,徘徊望云际。

呜呼先大夫,早识天子气。

谒帝三山宫,柄用恩礼备。

汀江失警跸,一死魂犹视。

君从粤中来,千里方鼎沸。

绝迹远浮名,林皋托孤诣。

东山峙大湖,昔日军所次。

奉母居其中,以待天下事。

相逢金阊西,坐语一长喟。

复叙国变初,山东并贼吏。

长淮限南北,支撑赖文帅。

擒魁献行朝,逆党皆战悸。

江外甫晏然,卒堕权臣忌。

铄金口未白,牧马弯弓至。

天子呼思官,干戈对王使。

感激千载逢,一下君臣泪。

岭表多炎风,孤棺托萧寺。

怒声泷水急,遗策空山閟。

君才贾董流,矧乃忠孝嗣。

恭惟上中兴,简在卿昆季。

经营天造始,建立须大器。

敢不竭微诚,用卒先臣志。

明夷犹未融,善保艰贞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顾炎武为路泽溥所作的赠诗。诗中描绘了秋雁南飞,象征着人物的迁徙与变迁。诗人通过秋雁的徘徊与望云,表达了对先人的追忆与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诗的开头以秋雁南飞起笔,引出对先人的回忆:“秋雁违朔风,来集三江裔。”接着,诗人提到先人早识天子之气,曾入三山宫,得到皇帝的恩宠与礼遇。然而,汀江失警跸,先人仍坚守职责,直至一死,其忠诚令人动容。

诗人转而叙述自己从广东归来,目睹千里烽烟四起,决心绝迹于浮名之外,选择在林间寻求安宁。他与友人在金阊相聚,谈及国家巨变,山东并贼吏,长淮成为南北分界线,文帅支撑大局,擒获叛贼,稳定局势。然而,最终还是被权臣忌恨,导致悲剧发生。

诗中提到岭南炎热的气候,先人的孤坟寄托在萧寺之中。诗人感叹泷水怒吼,遗策在空山中被遗忘。他赞扬路泽溥才华横溢,忠孝并重,并希望他能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成为栋梁之材。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坚贞不屈,为国家尽心尽力。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清江浦

此地接邳徐,平江故迹馀。

开天成祖代,转漕北京初。

闸下三春尽,湖存数尺潴。

舳舻通国命,仓廪峙军储。

陵谷天行变,山川物态疏。

黄流侵内地,清口失新渠。

米麦江淮贵,金钱帑藏虚。

苍生稀土著,赤地少耰锄。

庙食思封券,河防重玺书。

路旁看父老,指点问舟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丈夫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县弧。

焉能钓三江,终年守菰蒲。

如何驷隙间,流光日已徂。

矫首望太行,努力驱盐车。

风吹河北雁,飒沓云中呼。

岂无怀土心,所羡千里途。

形式: 古风

王家营

荒坰据淮津,弥望遍秋草。

行人日夜驰,此是长安道。

鸡鸣客车出,四野星光早。

征马乏青刍,山川色枯稿。

燕中旧日都,风景犹自好。

衣残苕上缯,米烂东吴稻。

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

还顾旅舍中,空囊故相恼。

回头问行人,路十如何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传闻

传闻西极马,新已下湘东。

五岭遮天雾,三苗落木风。

间关行幸日,瘴疠百蛮中。

不有三王礼,谁收一战功。

廿载吴桥贼,于今伏斧砧。

国威方一震,兵势已遥临。

张楚三军令,尊周四海心。

书生筹往略,不觉泪痕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