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

传闻西极马,新已下湘东。

五岭遮天雾,三苗落木风。

间关行幸日,瘴疠百蛮中。

不有三王礼,谁收一战功。

廿载吴桥贼,于今伏斧砧。

国威方一震,兵势已遥临。

张楚三军令,尊周四海心。

书生筹往略,不觉泪痕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传闻》,是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所作。诗中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与复杂,以及朝廷对边疆事务的重视与应对策略。

首联“传闻西极马,新已下湘东”,开篇即以“传闻”二字点明消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和事件的突发性,接着描述了边疆战事的进展,西极之地的战马已经抵达湘东地区,暗示边防形势严峻。

颔联“五岭遮天雾,三苗落木风”,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边疆的险恶环境,五岭山脉云雾缭绕,仿佛遮蔽了天空,三苗之地秋风吹过,落叶满地,形象地描绘出边疆的恶劣条件和战争的残酷。

颈联“间关行幸日,瘴疠百蛮中”,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艰难与危险,行军途中遭遇险阻,瘴气弥漫的蛮荒之地,不仅考验着士兵的身体,也考验着他们的意志。

尾联“不有三王礼,谁收一战功。廿载吴桥贼,于今伏斧砧”,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对和平的向往。没有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军事策略,何谈取得战争的胜利?回顾过去二十年,吴桥之乱虽平,但如今仍需警惕,强调了维护国家安定的重要性。

最后,“国威方一震,兵势已遥临。张楚三军令,尊周四海心。书生筹往略,不觉泪痕深。”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力量的自豪,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深切期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作为书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责任感,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东武二年八月上出狩未知所之其先霁阳即位于肇庆改元梗锡时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路振微在厦元造东武四先大统锡用文光閤印颁行之九年正月臣蒋山佣从振微子中书舍人路泽溥见此有作

夏后昔中微,国绝四十载。

但有少康生,即是天心在。

历数归君王,百揆领冢宰。

路公识古今,危难心不怠。

属车乍蒙尘,七闽尽戎垒。

粤西已踰年,其岁直丁亥。

侵寻各自拥,迫蹙限厓海。

厦门绝岛中,大泽一空礨。

新历尚未颁,国疑更谁待。

遂命畴人流,三辰候光彩。

印用文渊阁,丹泥胜珠琲。

龙驭杳安之,台星陨衡鼐。

犹看正朔存,未信江山改。

在昔顺水军,光武战几殆。

子颜独奋然,终竟齐元凯。

叔世乏纯臣,公卿杂鄙猥。

持此一册书,千秋戒僚采。

形式: 古风

再谒孝陵

再陟神坰下,还经禁岭隈。

精灵终浩荡,王气自崔嵬。突兀明楼峙,呀庨御?开。

彤云浮苑起,碧巘到宫回。

鼎叶周家卜,符占汉代灾。

苍松长化石,黑土乍成灰。

城阙春生草,江山夜起雷。

兴王龙虎地,命世鄂申才。

瞻拜魂犹惕,低佪思转哀。

上陵馀旧曲,何日许追陪。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恭谒高皇帝御容在灵谷寺

肃步投禅寺,焚香展御容。

人间垂法象,天宇出真龙。

隆准符高帝,虬髯轶太宗。

扫除开八表,荡涤剪群凶。

大化乘陶冶,元功赖发踪。

本支书胙德,臣辟记勋庸。

遗像荒山守,尘函古刹供。

神灵千载后,运会百年重。

痛迫西周灭,愁深朔漠烽。

万方多蹙蹙,薄海日喁喁。

臣籍东吴产,皇恩累叶封。

天颜仍左顾,国难一趋从。

飘泊心情苦,来瞻拜跪恭。

异时司隶在,可许下臣逢。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监纪示游粤诗

知君前自广州来,泷水孤云万壑哀。

两路攻虔皆不下,一军守岭竟空回。

同时金李多骁将,遗事江山只战台。

独有临风憔悴客,新诗吟罢更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