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城

道德藩墉亿万年,长城谩与朔云连。

秦人骨肉皆为土,汉地封疆已罢边。

饮马窟深泉动脉,牧羝沙煖草生烟。

神京近在玄溟北,九域开荒际幅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过长城》由元代诗人柳贯所作,通过对长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兴衰的感慨。

首句“道德藩墉亿万年”,以“道德”二字开篇,赋予长城以崇高的道德象征意义,暗示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更是民族精神和道德力量的体现。接着“长城谩与朔云连”一句,将长城与遥远的北方云雾相连,营造出一种辽阔而神秘的意境,同时也暗含了长城作为边防的无奈与孤独。

“秦人骨肉皆为土,汉地封疆已罢边”两句,通过对比秦汉两朝的历史,揭示了长城作为边防设施的局限性。秦朝修建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最终未能阻止历史的更迭,长城所守护的土地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边界。这里蕴含着对历史循环和王朝兴替的深刻反思。

“饮马窟深泉动脉,牧羝沙煖草生烟”描绘了长城沿线的自然景象,饮马窟中的泉水流淌不息,牧羝(即羊)在温暖的沙漠中悠闲地吃草,烟雾缭绕,一片生机勃勃。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光,也隐含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神京近在玄溟北,九域开荒际幅员”两句,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天地。神京(指京城)虽远在北方,但整个国家的版图依然广阔无垠,充满了开拓与发展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描述,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过长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184)

柳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道传
  • 籍贯: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

相关古诗词

李老谷闻子规

老杜闻子规,近在东西川。

犹云感时物,收泪写幽悁。

今我行塞徼,子规相后先。

时夏云景晦,鸟呼摇空烟。

响入树窅窅,啼垂血溅溅。

想知岐路难,不惜躯命全。

千声复万声,唤我归言遄。

苟非木石心,岂免肠内煎。

江南丛薄间,有花名杜鹃。

开时是鸟至,相戒治春田。

不归如江水,负此今五年。

风土孰云异,物情要有迁。

寄巢勿浪出,祝尔还自怜。

严程趣行迈,且复挥吾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舟次诸闸寄诗奉谢都水分监瑞卿监丞

抱痾辞承明,买舟溯官闸。

袢襟正无悰,篷底可容纳。

舳舻尾相衔,密次若鳞甲。

忆初离神京,馀暑尚挥箑。

淹留近秋杪,朝爽欲添裌。

纡传进元策,走介奉一札。

使君适分监,赢缩制有法。

得书即欣然,爱我踰素狎。

遣驺护轻舟,快若历三峡。

乡心鹰脱鞲,野性兕出柙。

昔忧阻殽渑,今喜泛苕霅。

黄芦间蒲稗,绿藻唼凫鸭。

舒怀对幽景,寓目成画夹。

公堂为展席,觞客礼意洽。

病予难却酒,亦复饮盈呷。

吁嗟逆旅途,知己元不乏。

相期远大器,留诗当盟歃。

感篆辞则长,欲赋惭韵狭。

形式: 古风

送振先宗丈归祖庭

欧公孙子多,擘派以为四。

暮年归颍阴,非无首丘志。

乞洪不得请,由是懈归计。

考公生平言,亦颇憾先世。

先世多才贤,生适逢五季。

幅员政分裂,尽瘁于所事。

竟乏垂世名,盖亦限地势。

况复公少孤,坎壈蜀汉裔。

身当混一秋,代逢承平际。

择里审所安,实迩辇毂地。

子孙托畿内,宦辙亦云易。

人情曷免尔,公岂溺声利。

讵知汴虡移,南北寻暌异。

一枝先南迈,司造有深意。

沙溪标德里,泷冈重茔祭。

至今青原家,十世祀不替。

振先吾宗英,守正耻骫骳。

訚訚保家法,处约不少怼。

嘉树无由枝,嘉谷无滞穗。

原本既不凡,时需谅无弃。

矧今抡俊髦,往往论根器。

老夫辞册府,多病久憔悴。

徒怀荐士心,言莫士轩轾。

赋诗当推毂,自愧辞已费。

憧憧青云友,谁如古人谊!

形式: 古风

为所性侄题小景三首(其一)

林庐澹疏烟,归帆泊沙渚。

披图得空阔,总是经行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