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渡望峡中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渡口处细雨轻洒在寒冷的梅花上,云边融化的雪水潺潺流来。
梦中的洲渚草木茂盛,让人迷失在楚地的远望中,夷陵的土地因历史沉淀而显得黝黑,仿佛有秦朝的遗迹。
巴地的人们泪水随着猿猴的哀鸣落下,蜀地的船只沿着险峻的鸟道返回。
那十二座青翠的山峰指向何方?永安宫外只剩一片荒凉的遗址。

注释

渡头:渡口。
轻雨:细雨。
寒梅:寒冷的梅花。
梦渚:梦中的洲渚。
楚望:楚地的远望。
夷陵:地名,古属楚国。
秦灰:秦朝的遗迹。
巴人:巴地的人。
猿声:猿猴的叫声。
蜀客:蜀地的旅客。
鸟道:险峻的山路,如鸟道般曲折。
碧峰:青翠的山峰。
永安宫:古代宫殿名。
荒台:废弃的台子,指遗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这两句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山川图,轻雨中寒梅更显孤傲,云间融融的雪水则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渲染出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早春景象。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这两句诗中,梦渚草长暗示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而“楚望”则让人不禁想起古代楚国的辉煌历史;“夷陵土黑有秦灰”一句,则通过对秦朝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这两句诗中,“巴人泪应猿声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切,而“蜀客船从鸟道回”则描绘出归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最后两句通过对十二碧峰和永安宫的提及,不仅映衬了自然山水之美,更透露出诗人心中对于历史遗迹的无限感慨和对故土深沉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历史的沉思,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历史文化的情感之作。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河南王少尹宅燕张常侍白舍人兼呈卢郎中李员外二副使

将星夜落使星来,三省清臣到外台。

事重各衔天子诏,礼成同把故人杯。

捲帘松竹雪初霁,满院池塘春欲回。

第一林亭迎好客,殷勤莫惜玉山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河南白尹有喜崔宾客归洛兼见怀长句因而继和

几年侍从作名臣,却向青云索得身。

朝士忽为方外士,主人仍是眼中人。

双鸾游处天京好,五马行时海峤春。

遥羡光阴不虚掷,肯令丝竹暂生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三首(其三)

返葬三千里,荆衡达帝畿。

逢人即故吏,拜奠尽沾衣。

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

五公碑尚在,今日亦同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终南秋雪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