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颖叔修撰登蕃塔

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

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

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

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

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视笔添清逸,凭栏洗困蒙。

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宝塔的宏伟壮观,以及其在地理、宗教和文化上的重要性。诗人郭祥正以“同颖叔修撰登蕃塔”为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宝塔作为地标性的建筑,不仅在自然环境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还承载着宗教信仰与文化交流的功能。

首联“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开篇即以想象的手法,将宝塔比作神力所造,其矗立之姿如同撑天之柱,展现出宝塔的雄伟气势。接着,“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宝塔的地理位置,它仿佛分割了吴越两地的边界,其影子甚至延伸至天空中的斗宿与牛宿之间,强调了宝塔在地理上的显著地位。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则赞美了宝塔的高度,似乎可以直插云霄,暗示其不仅是地面的地标,更是通往更高境界的象征。接下来的“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两句,点明了宝塔对于周边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海洋的守护作用,体现了宝塔在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的双重价值。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表现了宝塔作为宗教场所的多元文化包容性,无论是外来还是本土的信徒,都能在这里找到共同的敬仰与祈祷方式。而“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则表达了对帝王的祝福与对航海者的祈求,体现了宝塔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角色。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描绘了宝塔周围祥和宁静的氛围,以及其散发出的神秘光芒,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最后,“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通过声音与季节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宝塔所在环境的生机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宝塔作为文化、宗教与自然景观的综合象征,不仅赞美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也反映了其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将至历阳先寄王纯父贤守

竹马交游早,星轺会遇难。

行年均坎坷,抚己共悲酸。

凤去钟山暝,龙沉洛水寒。

朝廷新日月,风俗旧衣冠。

佳郡分符印,修途振羽翰。

樽醪千蚁汎,楼瓦万鳞蟠。

直节坚逾柏,忠心赤夺丹。

才华佥论著,功业鼎铭刊。

贱子初投阱,收身即弃官。

生涯添鬓雪,岁序走江湍。

造膝思陈榻,论诗愧杜坛。

鹪鹩信微物,聊假一枝宽。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郑致国宣义见过小山留饮叙旧

一见翰林子,怅然怀昨游。

尽为泉下鬼,犹有水中沤。

屏迹今虽久,惊魂恐未收。

残年唯伏枕,几月不登楼。

促榻开青眼,论诗慰白头。

岭云遮薄暑,江雨湿新秋。

蔬饭惭无味,星轺强少留。

会难真可惜,老去只添愁。

明岁闻官满,高才副帝求。

功名随会遇,阀阅畅源流。

养大应知损,安卑且尚柔。

不孤将有托,吾说肯虚投。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得瑞金晖评上人书因以酬之

野寺三秋别,缄书一度收。

青开今日眼,白尽昔年头。

高义嗟难得,劳生苦远游。

新亭名六以,真妄复何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题六以亭

以幻聊观幻,亭将六以名。

隔林风籁息,满地月华清。

不动超千劫,随缘度一生。

有时拈榔标,划断野泉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