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这首诗是明朝将领戚继光所作的《塞外观音岩》,描绘了他在边塞上目睹战争结束后的喜悦,以及对和平时期能有机会像唐代接受降服的将领或汉代出使西域的通侯一样,参与文化交流的向往。诗人以“石洞思从大士游”表达对佛教圣地的向往,暗示自己渴望超越军事生涯,追求精神层面的修行。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描绘了广阔的天地和诗人历经岁月的沧桑,四十载的风霜使他的白发如雪。最后一句“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借用东汉班超的故事,表达了虽然身佩短剑,壮志犹在,但面对边境的孤独与忧虑,不禁生出一丝愁绪,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和平的期盼,又有对自己军事才能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对精神归宿的追求,展现了戚继光作为边疆将领的复杂内心世界。
不详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 一作:边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
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