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五十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试手时。

善死自明非不死,有知谁道胜无知。

杨朱眼泪惟能泣,宋玉心胸只解悲。

为报西风漫相侮,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喜欢写诗,写诗对他来说是尝试和练习的过程。
如果能以善良的方式结束,那本身就是证明他并非不能活,有智慧的人知道这比无知更胜一筹。
杨朱只会因悲伤而流泪,宋玉的心胸只能感受到悲哀。
为了回应西风的无端嘲讽,我要说,欧阳修并非仅仅是因为热爱才写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爱吟诗:热爱写诗。
试手时:尝试和练习的时候。
善死:善良地死去,指以高尚的方式结束生命。
非不死:并非不能活。
有知:有智慧。
胜无知:比无知更优秀。
杨朱:战国时期哲学家,以情感丰富著称。
惟能泣:只会哭泣。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以多愁善感著称。
只解悲:只知道悲伤。
西风:秋风,这里可能象征困难或挑战。
漫相侮:随意侮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首尾吟》第五十六首。诗中,诗人邵雍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心境。他并非仅仅因为喜好而吟诗,而是通过诗歌来试验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认为,人的生死自有其定数,即使面临死亡,也能坦然面对,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时,他提到杨朱的眼泪和宋玉的悲情,暗示自己虽然情感丰富,但并不沉溺于哀伤。最后,诗人对西风说,尽管你可能误解我爱吟诗,实际上,我写诗只是为了自我表达,并非单纯追求吟咏。整首诗透露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诗艺的执着。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八十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忖度时。

先见固能无后悔,至诚方始有前知。

己之欲处人须欲,心可欺时天可欺。

只被世人难易地,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二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试砚时。

玉未琢前犹索辩,金经煅后更何疑。

当时掉臂人皆笑,今日摇头谁不知。

天外凤凰飞处别,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再住时。

积翠莺花供秀润,上阳风月助新奇。

凤凰楼观云中看,道德园林枕上窥。

不负太平吟笑事,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六十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重惜时。

西晋浮誇时可叹,南梁崇尚事堪悲。

仲尼岂欲轻辞鲁,孟子何尝便去齐。

仪凤不来人老去,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