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

上苑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

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沉湘。

鹤林神女无消息,为问何年返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上苑中的桃花独自开放,刘郎离去后还能盛开几次呢。
不再像年轻时追求新的欣赏,悠闲地面对宫中花朵,品味旧日的芬芳。
想赠送佳人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精心挑选,如同缝制香囊以凭吊湘水之下的沉吟。
鹤林的神女没有音讯,我想问问她何时能返回天宫故乡。

注释

上苑:皇家园林。
夭桃:早春盛开的桃花。
刘郎:借指诗人自己,可能有失落或怀念之意。
泛洧:泛舟洧水,比喻随意的行为。
幽佩:香囊,古代女子佩戴的装饰品。
沉湘:湘江,这里代指逝去的人或事。
鹤林神女:神话中的仙子,可能象征着理想或远方。
帝乡:天宫,神仙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瑞香花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感慨。

首句“上苑夭桃自作行”以夭桃比喻瑞香之盛,但夭桃(早熟而又短命的桃子)暗示了美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刘郎去后几回芳”则是说刘郎(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理想中的情人)离开后,瑞香仍旧一年一度地盛开,但这份繁华显然与刘郎的离去形成了对比。

第三、四句“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表达了诗人自少年时起就追寻新奇事物,同时在闲暇时光中面对着宫中的花朵,感受那些熟悉的香气。这里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惜。

下片“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沉湘”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美好的瑞香送给心中所爱之人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却不易实现(非泛洧),而是希望通过那些隐秘的饰物来纪念那深邃的湘江。这里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传承和分享的渴望。

最后两句“鹤林神女无消息, 为问何年返帝乡”则是在询问鹤林神女(传说中的一位仙女)的下落,她何时能够回到天界。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归于仙境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瑞香花这一载体,抒发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和渴望永恒的复杂情感,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越凡尘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其一)

解组归来道益光,坐看百物自炎凉。

捲帘堂上檀槽闹,送客林间桦烛香。

浅量已愁当酒怯,非才犹觉和诗忙。

何人贪佩黄金印,千柱耽耽琐北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其二)

人间膏火正争光,每到藏春得暂凉。

多事始知田舍好,凶年偏觉野蔬香。

溪山胜画徒能说,来往如梭为底忙。

老去此身无处著,为翁栽插万松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

不羡腰金照地光,暂时假面弄西凉。

晴窗咽日肝肠煖,古殿朝真屦袖香。

说静故知犹有动,无闲底处更求忙。

先生官罢乘风去,何用区区赋《陟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