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

有客伤春复怨离,夕阳亭畔草青时。

泪从红蜡无由制,肠比朱弦恐更危。

梅向好风惟是笑,柳因微雨不胜垂。

双溪未去饶归梦,夜夜孤眠枕独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离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意象画卷。

开篇“有客伤春复怨离”,即点明了主题,一个旅途中的游子在春天感到无限哀伤,他对春天的美好无法留恋,只能带着离愁前行。紧接着,“夕阳亭畔草青时”则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稍显凄凉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空旷的亭台旁,野草随风摇曳,一片生机,却也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与寂寞。

泪水如红蜡般滴落而下,“泪从红蜡无由制”,这是对无法抑制悲伤情绪的形象表达,仿佛那流不尽的泪水就像熔化的红蜡一样,无可奈何。接着“肠比朱弦恐更危”则将心中的哀伤与紧绷的琴弦相比喻,更显出内心深处的痛楚和不安。

在下片,诗人笔触转轻,“梅向好风惟是笑”,这里梅花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对着游子的离愁微微一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可能暗示了对未来某种期许和希望。紧接着“柳因微雨不胜垂”则表现出细雨中的垂柳似乎也随之低垂,无法承受更多的哀愁。

最后两句,“双溪未去饶归梦,夜夜孤眠枕独欹”,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即便是旅途中,也常在梦里回到那熟悉的双溪之地。而“夜夜孤眠枕独欹”则更深化了游子的孤寂与凄凉,每个夜晚都是他独自一人,枕着孤单的被褥入睡。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写和内心哀愁的情感流露,构建了一种离别之苦、旅途之寂寞以及对美好自然的依恋。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深沉而细腻的抒情技巧。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寄蒋二十四

鸟啭蜂飞日渐长,旅人情味悔思量。

禅门澹薄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

二月云烟迷柳色,九衢风土带花香。

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望中条

虞乡县西郭,改观揖中条。

第蓄终南小,交□□□遥。

崦深应有寺,峰近恐通桥。

为语前村叟,他时寄采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望夫石

江上见危矶,人形立翠微。

妾来终日望,夫去几时归。

明月空悬镜,苍苔漫补衣。

可怜双泪眼,千古断斜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望岳时贼据华夏

长路风埃隔楚氛,忽惊神岳映朝曛。

削成绝壁五千仞,高揖泥金七十君。

祝史秘辞今莫睹,从臣嘉颂久无闻。

幽人闲望封中地,好为吾皇起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