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条

虞乡县西郭,改观揖中条。

第蓄终南小,交□□□遥。

崦深应有寺,峰近恐通桥。

为语前村叟,他时寄采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在虞乡县的西部郊区,我改变了视角,向中条山致敬。
我在这里拥有终南山的一角,与远方的朋友交流遥不可及。
山谷深处可能隐藏着寺庙,山峰近处恐怕有桥梁相连。
请转告村头的老人,将来有机会我会来此地砍柴。

注释

虞乡县:古代县名。
西郭:西部郊区。
改观:改变视角或景色。
中条:山脉名。
第蓄:此处指拥有。
终南小:指终南山的一小部分。
交□□□:远方的交流,因缺失文字,用□表示。
遥:遥远。
崦深:山谷幽深。
应有寺:可能有寺庙。
峰近:山峰靠近。
恐通桥:恐怕有桥梁相通。
为语:告诉。
前村叟:村头的老人。
他时:将来。
采樵:砍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虞乡县西郭的风光。开篇两句“改观揖中条”、“第蓄终南小”,诗人通过对山川地理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环境。其中,“改观”可能是指修建或整顿观景处,“揖中条”则是一种礼节,用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敬意。"第蓄终南小"中的“第蓄”可能指的是山谷或溪流的深藏,而“终南”常与道教仙境联系在一起,增添了一丝超脱尘世的意味。

接下来的两句“交□□□遥”、“崦深应有寺”,诗人通过对远处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然脱俗的氛围。其中,“交□□□遥”因缺失字样而难以确解,但可以想象为某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而“崦深应有寺”则明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着某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一份神秘。

最后两句“峰近恐通桥”、“为语前村叟,他时寄采樵”,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其中,“峰近恐通桥”可能是指山势逼近,仿佛要搭建一座桥梁的景象,而“为语前村叟,他时寄采樵”,则是在表达诗人与村中的长者交流的情景,以及对过去时光中采集柴火等生活片段的回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清新隽永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构建了一幅山水田园风格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过往时光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望夫石

江上见危矶,人形立翠微。

妾来终日望,夫去几时归。

明月空悬镜,苍苔漫补衣。

可怜双泪眼,千古断斜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望岳时贼据华夏

长路风埃隔楚氛,忽惊神岳映朝曛。

削成绝壁五千仞,高揖泥金七十君。

祝史秘辞今莫睹,从臣嘉颂久无闻。

幽人闲望封中地,好为吾皇起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绯桃

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绯桃照地春。

坐久好风休掩袂,夜来微雨已沾巾。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

寒村宿雾临幽径,废苑斜晖傍短墙。

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

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