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和赵承之竹隐轩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无奈与挣扎。
诗的开头“莫将不赀身,玩此有限年”,诗人告诫自己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去追求短暂的快乐,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接着“心待三径足,何时赋归田”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田园的心愿,希望能在简朴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陶令甑无粟,阮公不言钱”引用了陶渊明和阮籍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接下来“可怜六尺躯,坐受众目怜”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虽然有着六尺之躯,却难以摆脱外界的注视和评价。
“我正犯此戒,隐忧浩无边”表明诗人正处在内心的挣扎之中,对隐逸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深感忧虑。接下来的“幽怀祇自知,搅佩悲芳荃”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独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闻君昔种竹,妙意诚超然”转而赞美朋友赵承之的竹隐轩,表达了对竹子坚韧品质的欣赏,以及对赵承之隐逸生活的钦佩。接下来“欲伴岁寒老,此计将终焉”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与竹子一样,度过寒冷的岁月,最终实现归隐的愿望。
“郁郁环堵中,清风自招延”描绘了竹隐轩内清静的环境,以及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林泉有馀乐,簪组未易牵”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乐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反感。
“早知文章累,不愿铭燕然”表明诗人认识到文名的累赘,不愿意留下功名的痕迹。“一为世所羁,遂与昔志捐”表达了诗人因世俗的束缚而放弃初衷的无奈。
“富贵岂不欲,孤高易隮颠”则反映了诗人对富贵的渴望与对孤高的追求之间的矛盾。“翻然回吾驾,造物报尔天”表达了诗人想要改变现状,回归自然的愿望。“辛苦自缠缚,老蚕迷再眠”则比喻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痛苦挣扎。
“邯郸一梦破,怀抱良蹁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追求功名的幻灭感,以及对未来自由生活的憧憬。“寄语山中友,信归在言前”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呼唤,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心意。
“耘治秋水净,扫洒春风妍”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田园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君言诚起余,肺腑不待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话语的认同,以及内心的共鸣。
最后“强颜为升斗,情态等市廛”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真正自由生活的向往。“投绂亦从此,过君请击鲜”则是诗人决定辞官归隐,邀请朋友一同享受自然之乐的宣言。“虽微鹿门隐,不愧竹林贤”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豪。“放怀绳墨外,俱作平地仙”则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理想化描述,表达了对超越世俗束缚,成为精神上的神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