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荒诗一首

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

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

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

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

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生回沟。

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船?状龙鹢,若负宫阙浮。

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

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

不知新都城,已为征战丘。

当时有遗歌,歌曲太冤愁。

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

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雠。

人将引天钐,人将持天锼。

所欲充其心,相与绝悲忧。

自得隋人歌,每为隋君羞。

欲歌当阳春,似觉天下秋。

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

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

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

吾闻古贤君,其道常静柔。

慈惠恐不足,端和忘所求。

嗟嗟有隋氏,惛惛谁与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隋炀帝继位后,德行日益昏聩幽暗。
他每日的作为为自己埋下祸根,却还以为是在为千秋万代谋划。
平日里他耻笑前朝君王,从不想着效仿圣君的德行游历四方。
本想走出明堂治理国家,却转身登上了出海的船。
政令之下山河变迁,功绩似乎能与天地同创。河流湖泊被人为连接,山峰间挖出了回旋的沟渠。
封土倾倒在低洼之地,筑成山以阻挡洪水。船只形状如同龙和鹢鸟,仿佛背负着宫殿在水上漂浮。
无尽的享乐还未到尽头,直到到达了大海的边际。
忽然看见海边的山,想要建一座望海楼。
却不知新建的都城,已成了战乱的废墟。
那时流传着一首歌,歌词充满了冤屈与哀愁。
四海之内并非天然的牢狱,为何人们却如同天之囚徒。
这天之囚徒残暴无情,成为了万民的仇敌。
人们将拿起天赐的镰刀,手持正义的斧钺对抗邪恶。
心中所愿只为满足民众,共同终结这无尽的悲哀。
自从听到那首隋人的歌,每次都会为隋炀帝感到羞愧。
想在温暖的春天歌唱,却感觉如同天下已入秋凉。
歌声未落,似乎已有怨气飘荡。
无奈昏庸的帝王心,感受不到这深重的怨恨。
于是让一人振臂高呼,四海之内人们纷纷拿起武器响应。
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他们的治国之道总是温和而宁静。
慈悲与恩惠恐怕永远不够,他们一心追求端正和谐,忘却私欲。
唉,可怜的隋朝,如此糊涂的君王,又有谁能与之相比呢?

注释

炀皇:指隋炀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奢侈荒淫、滥用民力著称。
嗣君位:继承了君主的位置。
隋德滋昏幽:隋朝的德政变得越来越昏暗不明。
日作:每天的行为。
长世谋:长久统治的计策。
前王:前任的君王。
天子游:像古代圣明天子那样巡游体察民情。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浮海舟:出海的船只。
山川改:形容因人工改造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玄造:指大自然,宇宙。
河淮:黄河与淮河。
峰?:山峰间的凹陷处。
封陨:堆积的土石。
防逸流:防止洪水泛滥。
船?:船只的装饰。
龙鹢:古代传说中的水鸟,常用作船头的装饰。
宫阙:宫殿。
未央极:无穷尽的享乐。
沧海头:大海的边际。
海门山:海边的山。
望海楼:计划建造的观海楼。
新都城:新建的首都。
征战丘:因战争而变成的废墟。
遗歌:遗留下来的歌曲。
天狱:比喻人间如同地狱般的苦难。
天囚:比喻受上天惩罚的人。
万姓雠:百姓的仇敌。
天钐:比喻上天赋予的惩罚工具。
天锼:同上,指正义的力量。
悲忧:悲伤忧虑。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的时光。
天下秋:比喻局势或心情转凉、衰败。
怨气:不满和怨恨的情绪。
昏王:昏庸的君王。
怨尤:怨恨和责怪。
一夫唱:一个人发起号召。
提矛:拿起武器响应。
古贤君:古代的贤明君主。
静柔:平静柔和的治理方式。
慈惠:仁慈宽厚。
端和:端正和谐。
有隋氏:指隋朝。
惛惛:糊涂,不明事理。
俦:同类,伙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名为《闵荒诗》。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政治批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隋末动乱和隋朝统治者的不满与悲愤。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开篇,直接点出了隋朝统治者继承王位后,国政昏暗,道德沦丧。接着,“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一句,揭示了统治者的短视与自私,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国家和百姓的长远福祉。

“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则表达了对过去圣明君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失望。统治者不仅没有继承古代贤君的美德,反而还沉迷于自己的错误政策,没有意识到天子的职责是巡视民间,了解百姓疾苦。

“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一句,则可能是在比喻统治者想要逃离政治的混乱,但实际上却如同乘坐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波涛中漂泊,没有方向和希望。接下来的“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则是对统治者妄图篡改自然、违背天道的讽刺。

诗中的“河淮可支合,峰?生回沟”可能是在描绘大自然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的地理变化。而“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则是对统治者试图通过人工手段来控制自然力的讥讽,他们不理解顺应自然的道理,而是一味地强加自己的意志。

接下来,“船?状龙鹢,若负宫阙浮”一句,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统治者的骄奢与腐败,他们如同乘坐华丽的龙舟,却不知自己所处的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局势。

“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则可能是在描绘作者对于隋朝灭亡的哀叹,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迷茫。诗中提到的“新都城”,是指隋朝末年由宇文氏所建的唐都长安,但在这里却成为了战争的废墟,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王朝兴衰的感慨。

随后的“当时有遗歌,歌曲太冤愁。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则是在反思隋末之乱,人民所受的苦难,以及对统治者不公正统治的控诉。作者认为,这样的统治并不是天意所归,反而是人为的枷锁。

“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雠”一句,更直接地指出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他们的暴政导致了人民的深重苦难和不幸。接下来的“人将引天钐,人将持天锼”则是对人民反抗不公正统治、争取自由与正义的呼唤。

诗中,“所欲充其心,相与绝悲忧”一句,是作者对于这种反抗运动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行动来缓解长期积累的悲愤与忧虑。而“自得隋人歌,每为隋君羞”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仍旧歌颂隋朝统治者的作品感到羞耻。

最后,“欲歌当阳春,似觉天下秋。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一句,是对即使是在美好春光之中,也无法歌唱,因为整个世界已经被战争与动乱所笼罩,满怀怨恨。而“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则是对于统治者不自知其过失、不知民间疾苦的悲哀。

全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切,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夜宴石鱼湖作

风霜虽惨然,出游熙天正。

登临日暮归,置酒湖上亭。

高烛照泉深,光华溢轩楹。

如见海底日,曈曈始欲生。

夜寒闭窗户,石溜何清泠。

若在深洞中,半崖闻水声。

醉人疑舫影,呼指递相惊。

何故有双鱼,随吾酒舫行。

醉昏能诞语,劝醉能忘情。

坐无拘忌人,勿限醉与醒。

形式: 古风

忝官引

天下昔无事,僻居养愚钝。

山野性所安,熙然自全顺。

忽逢暴兵起,闾巷见军阵。

将家瀛海滨,自弃同刍粪。

往在乾元初,圣人启休运。

公车诣魏阙,天子垂清问。

敢诵王者箴,亦献当时论。

朝廷爱方直,明主嘉忠信。

屡授不次官,曾与专征印。

兵家未曾学,荣利非所徇。

偶得凶丑降,功劳愧方寸。

尔来将四岁,惭耻言可尽。

请取冤者辞,为吾忝官引。

冤辞何者苦,万邑馀灰烬。

冤辞何者悲,生人尽锋刃。

冤辞何者甚,力役遇劳困。

冤辞何者深,孤弱亦哀恨。

无谋救冤者,禄位安可近。

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此言非所戒,此言敢贻训。

实欲辞无能,归耕守吾分。

形式: 古风

招孟武昌

风霜枯万物,退谷如春时。

穷冬涸江海,杯湖澄清漪。

湖尽到谷口,单船近阶墀。

湖中更何好,坐见大江水。

欹石为水涯,半山在湖里。

谷口更何好,绝壑流寒泉。

松桂荫茅舍,白云生坐边。

武昌不干进,武昌人不厌。

退谷正可游,杯湖任来泛。

湖上有水鸟,见人不飞鸣。

谷口有山兽,往往随人行。

莫将车马来,令我鸟兽惊。

形式: 古风

招陶别驾家阳华作

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

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

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

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

清渠匝庭堂,出门仍灌田。

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引望见何处,迤逶陇北川。

杉松几万株,苍苍满前山。

岩高瞹华阳,飞溜何潺潺。

洞深迷远近,但觉多洄渊。

昼游兴未尽,日暮不欲眠。

探烛饮洞中,醉昏漱寒泉。

始知天下心,耽爱各有偏。

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独然。

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