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县又以是名则是湖宜亦以慈名作诗曰(其四)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

只今步步云生足,底用思为底用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多么可惜,这自然生成的奇妙景象
为何千百年来少有人了解

注释

惜也:可惜。
天然:自然生成的。
一段奇:奇妙景象。
如何:为何。
万古:千百年。
罕人知:少有人了解。
只今:如今。
步步:每一步。
云生足:脚下仿佛生出云彩。
底用:何需。
思:思考。
为:为了。
底用疑:何必疑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简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诗中“惜也天然一段奇”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于大自然赋予的奇特景致的珍视与感叹,这里的“奇”,不仅指自然之美,也可能暗含对古人董孝君祠的赞誉,因为祠堂位于湖边,湖光山色之间,形成了一处绝佳景观。

接下来的“如何万古罕人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在历史长河中不为人知的感慨。这里的“罕人知”,意味着这样的景致或许并不为世人广泛所知,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至于“只今步步云生足,底用思为底用疑”两句,则是诗人在赞美之余,对现实与历史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这里的“步步云生足”,可能指的是游历之中,每一步都踏在了云端,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而后两句,则是对这种境界是否需要深思或疑惑的一种反问。诗人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似乎在告诉读者,在面对美好的事物时,无需多余的思考和怀疑,只需欣赏与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观,而且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黄文叔侍郎赴三山

某信人心即大道,先圣遗言兹可考。

心之精神是谓圣,诏告昭昭复皓皓。

如何后学尚滋疑,职由起意而支离。

自此滥觞至滔襄,毋惑怀玉不自知。

何思何虑心思灵,不识不知洞光明。

意萌微动雪沾水,泯然无际澄且清。

侍郎日用所自有,总是本原非左右。

举而措之于三山,的然民仰如父母。

鉴明水止烛丝釐,变化云为奇复奇。

斯妙可言不可思,矧可倾耳而听之。

然而皋禹尚兢业,不作好恶生枝叶。

圣贤相与告戒尚有斯,某也何敢不于侍郎之前献此诗。

形式: 古风

乾道抚琴有作

萧萧指下生秋风,渐渐幽响飕寒空。

月明夜气清入骨,何处仙佩摇丁东。

野鹤惊起舞,流水噎复鸣。

一唱三叹意未已,幽幽话出太古情。

龙吟虎啸遽神怪,千山万壑风雨晦。

海涛震荡林木响,乱撒金盘冰雹碎。

和气回春阳,缥缈孤鸾翔。

三江五湖烟水阔,波声飋飋鸣渔榔。

悲猿临涧欲渡不敢渡,但闻涧下萧飒松风长。

閒云曳碧落,势去还回薄。

神仙恍惚无定所,微吟似欲止所作。

御风一笑归蓬瀛,犹有馀音绕寥廓。

形式: 古风

偶书

君子不必相与言,礼乐相示甚昭然。

礼乐相示无一言,物物事事妙莫宣。

此妙自觉不可传,可传非觉亦非玄。

风雨霜露无非教,哀乐相生先圣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偶书

自古挑才扬,暨汉多书木。

才木虽不同,一音贯吴蜀。

大道无异同,奚庸析耳目。

千载觉者几,迩来帝锡福。

所知馀百人,宗祖慈湖麓。

天地吾施生,四时吾继续。

日月吾光明,变化吾机轴。

夫人同此机,宇内皆吾族。

惟日用不知,被褐而怀玉。

礼三百三千,是谁不备足。

父母谁不爱,弟幼谁不育。

事上谁不敬,对宾谁不肃。

步步在杏坛,句句香芬馥。

群峰穿白云,碧流响松谷。

谆谆帝诲我,敢不拱承嘱。

夙兴笔此诗,既复从首读。

此读人不闻,惟有庭前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