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文叔侍郎赴三山

某信人心即大道,先圣遗言兹可考。

心之精神是谓圣,诏告昭昭复皓皓。

如何后学尚滋疑,职由起意而支离。

自此滥觞至滔襄,毋惑怀玉不自知。

何思何虑心思灵,不识不知洞光明。

意萌微动雪沾水,泯然无际澄且清。

侍郎日用所自有,总是本原非左右。

举而措之于三山,的然民仰如父母。

鉴明水止烛丝釐,变化云为奇复奇。

斯妙可言不可思,矧可倾耳而听之。

然而皋禹尚兢业,不作好恶生枝叶。

圣贤相与告戒尚有斯,某也何敢不于侍郎之前献此诗。

形式: 古风

翻译

有人的心灵就是大道,古代圣人的教诲可以查考。
心灵的精粹称为圣,清晰明亮地传达真理。
为何后辈仍有疑惑,只因初衷偏离而纷乱。
这种偏差从源头泛滥,直到滔滔不绝,不要被迷惑,不知自己拥有珍宝。
无需思考,心灵自然灵动,洞察一切,光明透彻。
微小的念头如雪花落在水面,消失无痕,清澈透明。
侍郎每日的生活本源,源自内心而非外在。
他的行为如同三山之主,百姓敬仰如同对待父母。
他的智慧如明镜止水,变化多端,奇妙无比。
这微妙的道理难以言表,更需用心倾听。
然而大禹仍谨慎勤劳,不因喜好而生枝节。
圣贤相互告诫还有这样的训诫,我怎能不在侍郎面前献上这首诗。

注释

心:心灵。
大道:大道。
遗言:遗留的教诲。
兹:此。
精神:精粹。
后学:后辈。
滋疑:产生疑惑。
职由:只因。
支离:偏离。
滥觞:源头泛滥。
滔襄:滔滔不绝。
怀玉:珍宝。
不自知:不知晓。
心思灵:心灵灵动。
洞光明:洞察光明。
意萌:念头初生。
泯然:消失。
侍郎:职位较高的官员。
本原:内心根源。
三山:比喻高位。
民仰如父母:百姓敬仰。
鉴明:智慧如镜。
烛丝釐:细微差别。
变化云为:变化无穷。
奇复奇:奇妙又奇妙。
斯妙:这微妙。
不可思:难以言表。
矧:何况。
倾耳:专心倾听。
皋禹:大禹。
兢业:谨慎勤劳。
好恶:喜好厌恶。
枝叶:衍生的事物。
告戒:告诫。
献此诗:献上这首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简所作,名为《送黄文叔侍郎赴三山》。诗中融合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表达了对心性本体的追求和对圣贤之道的崇敬。

"某信人心即大道,先圣遗言兹可考。" 这两句开篇寄托深厚,直接点出诗人的核心观念:人心就是通往宇宙真理的大道,而这份智慧是由古代圣贤传承下来的,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了解。

"心之精神是谓圣,诏告昭昭复皓皓。" 这两句强调了内在精神的重要性,将这种精神境界比喻为清明透亮的圣洁状态。

"如何后学尚滋疑,职由起意而支离。" 诗人自问,为什么后来的学者还会产生疑惑,这是因为个人的思想和意志不够集中,导致了精神上的分散和迷失。

接下来的几句 "自此滥觞至滔襴,毋惑怀玉不自知。何思何虑心思灵,不识不知洞光明。" 描述了一种由浅入深、由迷到悟的过程。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强调了内在智慧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智慧如何帮助人们超越世俗的烦恼,达成清明澄澈的心灵状态。

"意萌微动雪沾水,泯然无际澄且清。" 这两句以精美的笔触描绘了心灵觉醒后的景象,意象丰富而又不失纯净和深远。

"侍郎日用所自有,总是本原非左右。举而措之于三山,的然民仰如父母。" 这几句转向了对黄文叔侍郎的赞美,将其比喻为如同高山一般被人们敬仰,其品德和智慧都是源自内心,不受外界左右。

最后两句 "鉴明水止烛丝釐,变化云为奇复奇。斯妙可言不可思,矧可倾耳而听之。" 则是对黄文叔侍郎所达到的精神境界的高度赞誉,将其比作如同清澈的水面映照出真理,以及不断变化却又不失神秘奇妙的云景。

全诗通过对心性和圣贤之道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思,同时也表达了对黄文叔侍郎品德高尚的敬仰。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乾道抚琴有作

萧萧指下生秋风,渐渐幽响飕寒空。

月明夜气清入骨,何处仙佩摇丁东。

野鹤惊起舞,流水噎复鸣。

一唱三叹意未已,幽幽话出太古情。

龙吟虎啸遽神怪,千山万壑风雨晦。

海涛震荡林木响,乱撒金盘冰雹碎。

和气回春阳,缥缈孤鸾翔。

三江五湖烟水阔,波声飋飋鸣渔榔。

悲猿临涧欲渡不敢渡,但闻涧下萧飒松风长。

閒云曳碧落,势去还回薄。

神仙恍惚无定所,微吟似欲止所作。

御风一笑归蓬瀛,犹有馀音绕寥廓。

形式: 古风

偶书

君子不必相与言,礼乐相示甚昭然。

礼乐相示无一言,物物事事妙莫宣。

此妙自觉不可传,可传非觉亦非玄。

风雨霜露无非教,哀乐相生先圣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偶书

自古挑才扬,暨汉多书木。

才木虽不同,一音贯吴蜀。

大道无异同,奚庸析耳目。

千载觉者几,迩来帝锡福。

所知馀百人,宗祖慈湖麓。

天地吾施生,四时吾继续。

日月吾光明,变化吾机轴。

夫人同此机,宇内皆吾族。

惟日用不知,被褐而怀玉。

礼三百三千,是谁不备足。

父母谁不爱,弟幼谁不育。

事上谁不敬,对宾谁不肃。

步步在杏坛,句句香芬馥。

群峰穿白云,碧流响松谷。

谆谆帝诲我,敢不拱承嘱。

夙兴笔此诗,既复从首读。

此读人不闻,惟有庭前菊。

形式: 古风

偶书

无声之乐闻四方,纯德孔明即就将。

哀乐相生不可见,衾裘非燠箑非凉。

秋毫莫大泰山小,殇子上寿彭祖夭。

入门金作示吾情,于卫磬声今不了。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胡为自古学者恁莫晓。

二十年来寝多晓,是殆天欲亨吾道。

屈指何止数十人,知及仁守或可保。

曲礼三千不可思,至哉忠信与孝慈。

水哉水哉也大奇,孔圣无语孟不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