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万俟绍之的作品,名为《谒曾祖提刑墓》。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是诗人对其曾祖在世时的清廉和品德的怀念,以及对家风和家族荣辱的深刻反思。
"簪缨辉映绍兴间,身后清贫陋巷颜。"
这里描绘的是诗人的曾祖在绍兴任职时的场景,他的官帽上的簪缨(一种装饰品)闪耀着光芒,而他去世之后留下的却是一种清贫简朴的生活环境,反映出曾祖生前不贪污、廉洁自守的高尚品质。
"犹有云仍在西浙,远思霜露拜南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先人的深情思念。“犹有云”可能指的是故乡的风景依旧,而“远思霜露拜南山”则是说诗人在遥远的地方思念着祖辈,甚至想象自己在寒冷的早晨(霜露)中向南方的祖坟行礼。
"祖风三世未应息,天道百年今好还。"
这里表达的是家风代代相传,没有丝毫衰减,反而更加兴盛。“天道百年”暗示着家族的荣誉和命运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现在正是复兴和回归正轨的时候。
"欲去欲留松下路,藤花染泪路斓斑。"
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面对祖先墓地时的情感波动,他一方面想要离去继续自己的征途,但另一方面又不忍心离开这充满思念的地方。“藤花染泪”则是形容诗人的悲伤之情已经深重,连路上的尘土都被他的泪水所沾湿。
整首诗通过对曾祖提刑墓的怀念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家族清白家风的自豪,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家族荣辱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