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彪访沈次律有感十六韵

天骄毒中原,国势苦日削。

一为虚声摇,颠沛几失脚。

翠华栖海隅,此戏亦太虐。

忽闻哀痛诏,迸泪向寥寞。

何当速悔祸,四海安耕凿。

乃者浙西帅,望风先即却。

坐令临安城,开关犹白著。

只今锋镝馀,冤鬼号冥漠。

赏罚二大柄,倒持示微弱。

岂无英雄人,戴宋心未薄。

有如沈使君,忠义等筹略。

始终誓复仇,志愿久已确。

浮家来水村,避乱畏矰缴。

行矣收功名,远过麒麟阁。

气投平生欢,事付今夕噱。

吾衰世无用,鼓勇徒矍铄。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方强敌侵扰中原,国家日益衰弱。
一时谣言动摇人心,动荡中几乎失足。
皇帝的仪仗停驻海边,这样的游戏太过残酷。
突然听到悲痛的诏书,泪水在寂静中涌出。
何时能迅速悔过自新,让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先前的浙西统帅,闻风就退缩。
导致临安城门大开,形势危急。
如今战乱余波,冤魂在阴间哀号。
赏罚的大权被滥用,显示了虚弱无力。
并非没有英雄人物,他们对宋朝忠诚不减。
就像沈使君,忠诚与智谋并重。
他始终誓言复仇,志向坚定已久。
带着全家来到水边村落,躲避战乱,怕被流矢所伤。
出发吧,去争取功名,超过麒麟阁的荣耀。
满腔热血投入生活,把事情当作今晚的笑谈。
我已老去,无能为力,只能鼓起勇气,保持活力。

注释

天骄:北方强敌。
中原:中原地区。
国势:国家形势。
苦日削:日渐衰弱。
翠华:皇帝仪仗。
海隅:海边。
太虐:过分残酷。
哀痛诏:悲痛的诏书。
寥寞:寂静。
速悔祸:迅速悔过。
四海:天下。
浙西帅:浙西统帅。
开关犹白著:城门大开,形势危急。
锋镝:兵器。
冤鬼:冤魂。
微弱:虚弱无力。
沈使君:具体人物,以沈姓使君为例。
筹略:智谋。
浮家:全家迁移。
矰缴:流矢。
麒麟阁:表彰功臣的殿堂。
欢:欢乐。
噱:笑谈。
矍铄:精神焕发。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过白彪访沈次律有感十六韵》。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以及个人英雄情结的表达。

“天骄毒中原,国势苦日削。”此句描绘出一个国家动荡、民生疾苦的景象,“天骄”指的是贪官污吏,他们像瘟疫一样毒害着国家和人民,“国势”则是国家的形势,表明国家实力在不断削弱。

“一为虚声摇,颠沛几失脚。”这两句诗强调了国家政权不稳定的状况,如同虚幻的名声随风摇摆,朝不保夕,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翠华栖海隅,此戏亦太虐。”这里,“翠华”指的是美好的国土,而“栖海隅”则暗示国家边疆危机四伏,这种状态对人民来说实在是太过残酷了。

“忽闻哀痛诏,迸泪向寥寞。”诗人听闻朝廷颁布的哀痛诏书,不禁泪水涟涟,表达出深深的忧虑和悲哀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乃者浙西帅,望风先即却。坐令临安城,开关犹白著。”描写了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行为。

“只今锋镝馀,冤鬼号冥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政治黑暗、冤案频发的不满和悲愤。

“赏罚二大柄,倒持示微弱。”此处强调了国家赏罚失衡,导致政权颁布的命令往往显得软弱无力。

“岂无英雄人,戴宋心未薄。”诗人在这里发问,难道就没有像从前那样的大丈夫么?他们对于恢复宋朝的荣光仍旧怀有热情。

“有如沈使君,忠义等筹略。”这两句赞美了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如同沈氏这样的正直之人,他们的忠诚与义气是衡量得失的尺度。

“始终誓复仇,志愿久已确。”诗中提到某位英雄人物对国家的深沉誓言和坚定的复仇决心,这种志向早已根深蒂固。

最后几句:“浮家来水村,避乱畏矰缴。行矣收功名,远过麒麟阁。”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动荡的世道中寻求一片安稳之地,同时也表明了对于功业和名声的追求。

“气投平生欢,事付今夕噱。吾衰世无用,鼓勇徒矍铄。”诗人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种种遭遇,将自己的热情与一生的快乐寄托于当前,同时也感叹自己年迈,无力回天,只能徒然激励自己鼓起勇气。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大势的忧虑和个人英雄情怀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个人的悲壮情感。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其一)

净因曾识楷山东,担板因缘古佛风。

后代儿孙仰孤硬,能超五位见芙蓉。

形式: 七言绝句

希道使君见遗古风谨次严韵

君侯气挟飞仙骨,插脑伏犀高崒屼。

荣枯过眼海一沤,出处何心兔三窟。

养生得趣喜按摩,子夜不眠频叱咄。

枕中玉函妙以微,肘后金精恍兮惚。

我真蒲柳欲师承,刻画无盐恐唐突。

似闻有意赠刀圭,倒卷逆流翻澥渤。

世间万态古今同,政可忘言佯吃讷。

杖藜未办饮菊潭,且看冥鸿秋灭没。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和韵奉酬王原父集福山之什

平生契所崇,晚得故人语。

惊呼追曩游,世道今如许。

中原鞠茂草,万里尽豺虎。

天王巡江濆,对垒眺淮楚。

未闻诛叛亡,快愤断腰膂。

上复九庙雠,下宽四民苦。

胸中有成奏,无路不容吐。

天高云雾深,洒泣逃罪罟。

朅来陪胜集,人物良可数。

高氏父子贤,王甥兄弟窭。

相过茶酒间,穷年简编处。

丧乱共伤时,兴衰更怀古。

假日聊销忧,信美非吾土。

夜阑然薪归,被酒踏寒雨。

买山结茅茨,我老竟何所。

要当乔松根,白石仍同煮。

形式: 古风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圭公游临沧亭为赋十四韵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及兹百事懒,作意三日闲。

聊将烧灯夜,付与儿辈看。

来陪老禅伯,杖履同跻攀。

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

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

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

倒景射西崦,晃荡云海宽。

十年戎马后,集此兰若难。

未必支许游,能尽宾主欢。

暝色到峰顶,月光散林端。

摩挲忘归石,告以幽遐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