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其一)

净因曾识楷山东,担板因缘古佛风。

后代儿孙仰孤硬,能超五位见芙蓉。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因为曾在楷山遇到过清净因缘,他的生活就像古佛般简朴
后世子孙敬仰他的刚毅独立,能超越五种境界见到如芙蓉般的清净

注释

净因:形容心境清净,有修行之因。
楷山:地名,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高地。
担板:挑着木板,可能指做苦力或修行生活。
古佛风:古朴、清寂的佛家生活方式。
孤硬:形容人性格刚毅,不随波逐流。
五位:佛教中的五位位阶,这里可能指修行层次。
芙蓉:比喻清净无染的心境,如芙蓉出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的祝愿和美好的寓意。

“净因曾识楷山东”一句中,“净因”可能指佛教中的清净因缘,即在清净的心态下所结下的善缘。这里的“楷山东”则是地名,象征着远离尘世、洁净之处。此句暗示诗人与友人的相识是在一种高洁和谐的环境中。

“担板因缘古佛风”中的“担板”可能指的是僧侣所用的行脚板,即在外游历时用以记录步数的工具。这里则比喻为友人此次归隐之举,承载着古老佛法的精神遗产。

“后代儿孙仰孤硬”一句中,“后代儿孙”指的是未来世代的人们。“仰孤硬”则表现了对先辈不凡功业的敬仰和追忆。这里强调的是,友人的归隐并非消极逃避,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

“能超五位见芙蓉”中,“五位”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五个层次或五种修行阶段。“见芙蓉”则象征着心灵的清净和精神的高洁。此句表达了对友人能够超越世俗纷扰,达到心灵清明、如同观赏到美丽荷花般境界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长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理念,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希道使君见遗古风谨次严韵

君侯气挟飞仙骨,插脑伏犀高崒屼。

荣枯过眼海一沤,出处何心兔三窟。

养生得趣喜按摩,子夜不眠频叱咄。

枕中玉函妙以微,肘后金精恍兮惚。

我真蒲柳欲师承,刻画无盐恐唐突。

似闻有意赠刀圭,倒卷逆流翻澥渤。

世间万态古今同,政可忘言佯吃讷。

杖藜未办饮菊潭,且看冥鸿秋灭没。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和韵奉酬王原父集福山之什

平生契所崇,晚得故人语。

惊呼追曩游,世道今如许。

中原鞠茂草,万里尽豺虎。

天王巡江濆,对垒眺淮楚。

未闻诛叛亡,快愤断腰膂。

上复九庙雠,下宽四民苦。

胸中有成奏,无路不容吐。

天高云雾深,洒泣逃罪罟。

朅来陪胜集,人物良可数。

高氏父子贤,王甥兄弟窭。

相过茶酒间,穷年简编处。

丧乱共伤时,兴衰更怀古。

假日聊销忧,信美非吾土。

夜阑然薪归,被酒踏寒雨。

买山结茅茨,我老竟何所。

要当乔松根,白石仍同煮。

形式: 古风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圭公游临沧亭为赋十四韵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及兹百事懒,作意三日闲。

聊将烧灯夜,付与儿辈看。

来陪老禅伯,杖履同跻攀。

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

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

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

倒景射西崦,晃荡云海宽。

十年戎马后,集此兰若难。

未必支许游,能尽宾主欢。

暝色到峰顶,月光散林端。

摩挲忘归石,告以幽遐观。

形式: 古风

奉和希道新句兼简祖颖漕使

秋来乏邻酤,近事采涂说。

愁多费陶写,户小辄败阙。

谁能空隐忧,判饮最良策。

两公俱世豪,风味夺佳节。

手酿瓮中春,香浮玉丹色。

相饷走鸱夷,芳辛真妙绝。

共赋醉乡诗,销磨闲日月。

颇闻锁娉婷,回风舞流雪。

何妨出房栊,满引快关膈。

此念想当然,清尊可虚设。

我老留瓯闽,感时梦淮浙。

公其招故人,亦记未归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