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薄雾轻烟柳际浮,阶前细草绿初抽。
年年春事年年恨,一担担来是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留恋和岁月流逝的感慨。"薄雾轻烟柳际浮"一句,以柳树为背景,将早春的朦胧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梦幻之感。而"阶前细草绿初抽"则是对春日景色的进一步刻画,表现了新生命萌发的生机与希望。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非全是欣喜和期待。"年年春事年年恨"一句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每当春天到来,总会唤起往年的种种憾事和无尽的哀愁。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中春光易逝的一种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最后一句"一担担来是白头"则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无情和个人衰老的无奈。"一担担"形象地比喻着时间的重压,而"白头"则是不言而喻的老态。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过程的写照,也是对整个时代变迁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春日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见他门户插垂杨,懊恨江南客子肠。
春梦谁云无准托,连宵合眼是家乡。
桃花几片隔墙飞,独自危楼徙倚时。
目送断鸿云外没,东风吹泪落天涯。
黑山心历历,金殿口巴巴。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查。
手中拍板袖中槌,赢得逢场弄一回。
寄语无门开道者,挑包便好出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