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篮舆登佛窟,高阁望中清。
古木尔许荫,飞泉无限声。
雨消今日暑,云作晚来晴。
独对青山久,相逢如有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篮舆至佛窟寺所见之景,以及其内心的感受。首联“篮舆登佛窟,高阁望中清”点明了行踪与环境,高阁之上,视野开阔,一片清新。颔联“古木尔许荫,飞泉无限声”则通过“古木”和“飞泉”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树木为行人提供了阴凉,泉水潺潺不绝于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颈联“雨消今日暑,云作晚来晴”描述了天气的变化,雨水消散了夏日的炎热,傍晚时分云散天晴,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之美。尾联“独对青山久,相逢如有情”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青山的悠然自得,以及与自然的深切情感交流,仿佛山川草木皆有灵性,与人相知相会。
整体而言,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佛窟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在此境遇下的心灵感受,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不详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逗晓乱山中,来寻古佛宫。
荷间留夜雨,松下进秋风。
瑞气旧如许,岩姿今亦同。
惺惺有盘石,应记主人公。
簿领久沉迷,谁能不忍欺。
我来惭此石,拈出问吾师。
石罅来泉滴,松风杂涧声。
天明有公事,还忆此时清。
闻道飞来石,当年却畔亡。
烟杉行客路,风竹护禅房。
有酒对玉麈,无诗夸锦囊。
尘缨自羁束,真赏负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