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便面南台缭绕山,晚云归尽远空闲。
晴岚遍染参差玉,若比嵩阳季孟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语言优美,意境清新。"便面南台缭绕山"一句,设定了场景,从一个高处的角度看出去,被连绵的山峦环抱着,给人一种开阔而又深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晚云归尽远空闲",则是时间的转换,天色渐晚,云彩散去,留下一片宽广的蓝天,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诗人的眼界和胸襟在这寥寥几笔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第三句"晴岚遍染参差玉",通过对山色与云气的描绘,更深化了秋日之美。"晴岚"指的是清晰明朗的山光,而"参差"则形容层次分明的意思,将自然景物比喻为精致如玉的工艺品,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一句"若比嵩阳季孟间",是将眼前的景色与历史上的某个时刻或人物做了比较。这里提到的"嵩阳"可能指的是嵩山,而"季孟"则可能是对古人季布、孟尝君的并称,或许诗人是在表达一种超越时空的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意境上追求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感觉,而在艺术表现上则注重层次分明和细腻生动,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深刻情感,还能从中领略到古典诗词那种淡远而又清新的美学境界。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灵均投老寄潇湘,身后声名日月光。
被谤早知缘薏苡,引年谁复念菖阳。
身世浮云任去留,老来于此更悠悠。
却因削迹风波地,耳底风云得暂休。
秋净霜空露晓姿,水光山气总供诗。
笔端幻出沧州趋,赖有骚人慰所思。
生涯自有餐霞法,归计新传种树书。
人境不应容拓落,五松山脚是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