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灵均投老寄潇湘,身后声名日月光。
被谤早知缘薏苡,引年谁复念菖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和学士秋怀》。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语言简练而深刻,充满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灵均投老寄潇湘,身后声名日月光。"
这里“灵均”指的是古代蜀国的美女,传说其美貌如仙,故此处以比喻诗人朋友远去之意。"投老"则意味着长久的时光流逝,"寄潇湘"表达了对遥远之地的思念。“身后声名”指的是一个人离开之后所留下的名声,而“日月光”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声名如同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太阳和月亮,历久弥新。
"被谤早知缘薏苡,引年谁复念菖阳。"
这一句中的“被谤”指的是受到诽谤或误解,“早知”表明诗人对此早有预感。“缘薏苡”是说这些误解如同缠绵的蔓草难以摆脱。而“引年”则意味着岁月流逝,"谁复念菖阳"则表达了在时间长河中,人们是否还会记得过去的某些事物或人物。这里,“菖阳”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事件、地点或人名,但无论如何,它都代表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的巧妙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后名声的关注,这在古代文人的心态中是颇为常见的一种情感展现。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身世浮云任去留,老来于此更悠悠。
却因削迹风波地,耳底风云得暂休。
秋净霜空露晓姿,水光山气总供诗。
笔端幻出沧州趋,赖有骚人慰所思。
生涯自有餐霞法,归计新传种树书。
人境不应容拓落,五松山脚是吾庐。
十年行地一虚舟,过眼风烟几度秋。
华发半从身外老,故山时得梦中游。